柳眼窥波绿,岂是人彰目。
思量也大奇,响应如虚空。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金刚随机无尽颂·依法出生分第八》
译文:
柳眼窥波绿,岂是人彰目。
思量也大奇,响应如虚空。
诗意: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释印肃之手,以佛教的智慧和禅境为灵感创作。诗人以意境深远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景象,表现了人们对世界的思索和对人生本质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柳眼窥视波绿的景象,暗喻人们对世界的观察和感知。柳眼是指细长的眼睛,波绿则象征着变幻无常的世界。诗人通过这种比喻,表达了人类对现实世界的感知是有限的,不能完全理解和捕捉它的本质。
接下来的两句“思量也大奇,响应如虚空”则进一步强调了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和回应是如何虚无而又奇异的。思量是指人们对世界的思考和探究,而大奇则暗示了其中的奥妙和不可思议。响应如虚空则表明人类的行为和回应如同虚空一般,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它可能暗示了佛教中的“无我”思想,即人类的存在和行为都是虚幻和无常的。
这首诗词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比喻,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它提醒人们要思考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回应的本质,认识到一切现象都是无常和虚幻的,从而超越对物质世界的执着,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智慧。
甲戌缠国哀,时属秋八月。近辅馀英山,洪水中夜发。狼藉彻旬雨,拔地殊飘忽。滔天肆奔迸,变幻起崷崒。徒步登县楼,浩渺沉林樾。妖氛混泽气,势极火焰突。绵亘山下乡,逃难想颠蹶。晨兴雨更澍,邑屋已隉杌。高跳空刺肠,何异睹溟渤。飘尸不可计,可者布竹筏。栖危或得命,其奈
自有吾儒乐,人多不肯循。以禅为乐事,又起一重尘。
不肯爬沙桂树边,朵颐千古向岩前。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啮雪饮冰疑换骨,掬珠弄玉可忘年。清游自笑何曾足,叠鼓冬冬又解船。
晁董科名累,向雄利禄儒。惟公传洛学,处世类齐竽。湖外严兵戍,神畿析使符。恍然成昨梦,一吊束徐刍。
秋风吹落叶,君作武昌游。只道从军乐,那知别路愁。寒暄楚岫色,日夜汉江流。大阃多珠履,无为弹蒯缑。
能名净行达理闱,振锡携瓶出翠微。恩重冕旒曾召对,情高云鹤却同归。会思莲社寰中结,杯泛潮风海上飞。不是清时未陈力,便堪随去扫岩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