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草沿阶翠织成,初荷经雨碎珠生。
藕丝道服松毛扇,独自花间趁鹿行。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産》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着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柟、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余。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余》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史籍。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金陵杂兴二百首》是苏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幽草沿阶翠织成,
初荷经雨碎珠生。
藕丝道服松毛扇,
独自花间趁鹿行。
译文:
幽静的草儿蔓延在台阶上,像翠绿的织物一般;
初开的荷花经历了雨水的洗礼,犹如碎裂的珍珠涌现。
藕丝制成的道服,手持松毛扇,
独自一人在花丛中,趁着鹿儿的行走。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金陵(即南京)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幽静的景致,草儿像翠绿的织物一样覆盖在台阶上,初开的荷花在雨水的滋润下变得更加美丽。诗中提到的藕丝道服和松毛扇,以及独自在花丛中趁着鹿儿行走的情景,展现了一种宁静、清新和自由的氛围。
赏析:
苏泂的《金陵杂兴二百首》以细腻的描写和鲜活的意象展现了南京的美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描绘,将幽静的草儿和初开的荷花与翠绿的织物和碎裂的珍珠相比拟,增添了诗意的层次感。藕丝道服和松毛扇的描绘,以及诗人独自在花间趁鹿行的情景,表达了一种宁静自在、随性而行的心态。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金陵的景致之中,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美好与宁静。
太平燕赵许闲游,三十從知壮士羞。敢话诗书为上将,犹怜仁义对诸侯。子房帷幄方无事,李牧耕桑合有秋。民得夸襦兵得帅,御戎何必问严忧。
著论端能拟过秦,苦吟长学跨驴人。十年不调非求异,三径为资本作贫。回首浮梁屡还往,断魂宿草几陈新。藏家有集曾三复,借我流传莫谩珍。
诏命虽殊异,行装亦等闲。蓬壶如得路,藜杖似归山。赴约过嵩岭,辞家到竹关。从兹位清峻,野客转难攀。
阁老今无地上身,黄麻紫诰两沉沦。虚悬东岭来时月,难挽西山去后春。试割冰鲈犹脆薄,重餐野橘尚甘辛。最怜赵子同心事,相看题封泪染茵。
此行殊匆匆,天色不肯借。更待海棠晴,满意孤山下。
废功看不已,醉起又持杯。数日帘常卷,中宵雨忽来。凄凉无戏蝶,零落在苍苔。造化根难问,令人首可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