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罪东轩仅两秋,搉酤事了且夷犹。
奖崇善类询舆论,过访仁贤棹小舟。
契合通家心异姓,情敦同气迈凡流。
金沙台上聊舒乐,即景题诗合酒瓯。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金沙台》是苏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待罪东轩仅两秋,
在东轩中等待审判已有两个秋天,
搉酤事了且夷犹。
整治酤酒的事情已经结束,暂且平静下来。
奖崇善类询舆论,
表扬和崇尚善良的人,询问众人的意见。
过访仁贤棹小舟。
经过拜访仁义贤良之人,乘着小船行驶。
契合通家心异姓,
亲近并心意相通,即使姓氏不同。
情敦同气迈凡流。
情感亲密,血脉相连,超越了普通人。
金沙台上聊舒乐,
在金沙台上畅快地享受乐趣,
即景题诗合酒瓯。
即兴写下景物的诗篇,与酒瓯相辅相成。
诗意和赏析:
《金沙台》表现了诗人苏辙在东轩待罪期间的心情和体验。东轩是指东华山的一处地方,苏辙曾因政治原因被贬到此地,诗中所说的“待罪东轩”即指他在这里等待审判的时间。整首诗以描述诗人在东轩的生活为主线,展现了他对善良和仁义的追求,以及与他人的交往和情感融洽。
诗中的“搉酤事了且夷犹”表明在东轩的日子相对平静,苏辙将精力转向表扬善良的人和询问众人的意见。他拜访仁义贤良之人,乘船行驶,表达了他希望通过与这些人的交往,找到情感上的亲近和心灵的契合。他认为情感的亲密和血脉的连结可以超越姓氏的差异,达到一种超越常人的境界。
最后两句“金沙台上聊舒乐,即景题诗合酒瓯”表达了苏辙在金沙台上的愉悦心情。金沙台是东华山上的一处景点,苏辙在这里写下了即兴的诗篇,与与他一同品酒的友人相辅相成,共同享受乐趣。
整首诗以东轩待罪为背景,通过描写诗人的心理感受和与他人的交往,表达了苏辙对善良和仁义的崇尚,以及对情感共鸣和超越的追求。同时,诗人通过即景题诗和与友人欢聚的场景,展示了他在东轩中仍能保持乐观和舒适的心态。
玉烛重开岁,璇杓复建寅。谁知康寿殿,四序只长春。
淮上霜浓衰草黄,阿{皴去皮加兔}健走何如獐。不知聚族加缚,妙手乃有明山张。生来阿{皴去皮加兔}素狡狯,何术聚致如驱羊。拔豪撷颖不敢惜,一一顺听伏且僵。人生切勿恃一枝,善走古有执盖郎。不惟平地傅两翼,仍以俘馘浮长江。一朝发愤辽东岸,逝水亦复随浮梁。只今红绡莹玉管
畏景还迎日,追凉偶溯风。泉声山上下,松影路西东。远览心犹壮,清吟语自工。雨多何所喜,郡国庆年丰。
一聆清话觉昏蒙,樽酒何时可再同。最是秋风恃轻薄,易吹羁袂作西东。
建德我故国,归哉遄我驱。除道得欢伯,荆棘无复余。满怀秋月色,未觉饥肠虚。平林过西风,为我起笙竽。定知张公子,能共寂寞娱。执此以赠君,意重貂襜褕。破帽与青鞋,耐久心亦舒。危处要进步,安处勿停车。成亏在道德,不在功利区。收视以为期,问君此何如。开尊且复饮,辞费
浮生饱外莫求余,羁旅东来计已疏。肩耸已高犹索句,眼明无用且翻书。百年子莫占元绪,万法吾今付子卢。惟有登临心未厌,黄山闻道胜衡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