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税肩舆未得休,且凭竹杖到山头。
疏林向晚投归翼,满目寒烟酝客愁。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金仙道中徒步》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行走在山间小径上的旅人的景象。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金仙道中徒步》中文译文:
欲税肩舆未得休,
且凭竹杖到山头。
疏林向晚投归翼,
满目寒烟酝客愁。
诗意:
这首诗以一个行人徒步登山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行走中的思考和感慨。诗人希望放下背负的重担,依靠手中的竹杖,登上山顶。夕阳下,稀疏的林木像翅膀一样展开,似乎在引领诗人回家。而眼前弥漫的寒烟,却引起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人登山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首先,"欲税肩舆未得休"一句,表达了诗人渴望解脱的心情,希望能够放下繁重的负担,不再被世俗所累。"且凭竹杖到山头"则显示了诗人选择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用竹杖代替轿车,踏上登山之路。在"疏林向晚投归翼"这句中,疏林的景象象征着宁静和自由,向晚的时刻暗示着归家的意味,投归翼则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向往和归属感。最后一句"满目寒烟酝客愁"通过描绘寒烟弥漫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思考,可能是对人生的迷茫和不安。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行人登山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由、宁静和归属的向往。通过山行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追求内心自由的渴望。同时,寒烟的描绘增添了一种忧愁的氛围,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变。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自由境界的追求,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武夷最佳处,晴气碧于蓝。远瞻崖壑溪曲,六六与三三。莫问尘生沧海,休叹鹤归华表,好景且容探。铁笛破龙睡,黑雨满深潭。笑神仙,留蜕骨,阅空岩。几人蹭蹬不遇,太史滞周南。最好擅场老子,笔底文章如许,何必事清谈。暂憩桃花下,白马税飞骖。
放溜觌前溆,连山分上干。江回云壁转,天小雾峰攒。吼沫跳急浪,合流环峻滩。欹离出漩划,缭绕避涡盘。舟子怯桂水,最言斯路难。吾生抱忠信,吟啸自安闲。旦别已千岁,夜愁劳万端。企予见夜月,委曲破林峦。潭旷竹烟尽,洲香橘露团。岂傲夙所好,对之与俱欢。思君罢琴酌,泣此
八斗文章用有馀,数车声誉满江湖。今年好献南郊赋,幕府文章有暇无。
太白峰高宇宙低,先师灵骨不曾移。儿孙个个且如许,路上行人口似碑。
面有忧民色,天知报国心。三年风月少,两鬓雪霜深。更莫留形迹,何曾废古今。不如随我去,相伴老山林。
武陵嘉致迹多幽,每见图经恨白头。溪浪碧通何处去,桃花红过郡前流。常闻相幕鸳鸿兴,日向神仙洞府游。凿井耕田人在否,如今天子正征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