岌页山形丑莫收,傍湖独整傲春秋。
几株乌桕无根在,一幅华阳有样留。
寒日霜乾还掠额,晓天岚重且遮头。
东篱漉酒人知得,醒立风前不可求。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巾子山》是宋代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巾子山的形状崎岖不平,没有人愿意将它整理收拾,
它独自依偎在湖边,傲然屹立于春秋之间。
几株乌桕树无根而生,一幅华阳山水景致永远停留。
寒冷的阳光结霜在我的额头上,清晨的天空被雾气重重遮蔽。
东边篱笆边的人们知道如何酿酒,但醒来时风已经吹散,无法再寻觅。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巾子山的形状和湖边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巾子山形态险峻,但却无人去整理它,展现出一种自然的野性和独立不羁的态度。作者将湖边的山峦与春秋时代相提并论,抒发了对历史的向往和追忆。乌桕树虽然无根,但依然生长茂盛,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华阳山水画卷,恍若停留在画中,给人以永恒的美好感受。
诗词中的寒冷阳光和晨雾,描绘了清晨的冷寂和朦胧的氛围,营造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景象。作者提到东边篱笆边的人们知道如何酿酒,暗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智慧和技艺,但这样的机会往往是短暂的,一旦错过就无法再寻找。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以及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思考。同时,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时光的关系的思考,展示了人们对于美好和智慧的追求,以及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溪山昨日风雨来,溪上船子冲潮回。白鸥微茫度岛屿,绿树恍惚迷尘埃。烟昏气黑夜滂渤,石梁茅屋多倾颓。壶公画里何悠哉,写此世外之蓬莱,弱水不渡良可哀。
余生本羇孤,自少已非壮。今而老且病,何用苦惆怅。误蒙三圣知,贪得过其量。恩私未知报,心志已凋丧。轩裳德不称,徒自取讥谤。岂若常夫子,一瓢安陋巷。身虽草莽间,名在朝廷上。惟余服德义,久已慕恬旷。矧亦有吾庐,东西正相望。不须驾柴车,自可策蔾杖。坐惊颜鬓日摧颓,
学书乃一乐,人或罕知趣。而我欲成癖,矻矻了朝暮。天资苦凡弱,师法非早悟。目力又已衰,怳若在烟雾。虽然日数纸,就视辄自恶。旁人谬怂惥,定未识佳处。右军固神品,大令亦体具。嫡传张与颜,尚未肯怀素。颇怪近世评,似为米老娱。雄奇在风骨,隐括须法度。安得再少年,令我
孤灯引梦记朦胧,风雨邻庵夜半钟。我再来时人已去,涉江谁为采芙蓉?
士要飞腾及黑头,肯来挥麈试同谋。已携荷叶招欢伯,莫笑花枝欠杜秋。老我余年思钓渭,诸君他日合封留。胸中器度须深阔,江汉方行万斛舟。
猧儿弄暖缘阶走,花气薰人浓似酒。困来如醉复如愁,不管低鬟钗燕溜。无端心绪向天涯,想见樯竿旛脚斜。槐阴忽到帘旌上,迟却寻常一线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