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湖之源,迤逦衡山下。
有月来中天,明珠千斛泻。
澂澈一尘无,并辉清不夜。
嗟彼泉下人,逝莫挽逸驾。
惟有不死心,清光遍华夏。
张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诚斋集》卷九八《张钦夫画像贊》作钦夫),号南轩(同上书卷七三《怡斋记》作乐斋),祖籍绵竹(今属四川),寓居长沙(今属湖南)。浚子。从胡宏学,与朱熹、吕祖谦爲友。以荫入仕。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浚爲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辟爲书写机宜文字(《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二)。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汤思退用事,主和议,随父罢。干道初,主讲岳麓书院。五年(一一六七),起知抚州,改严州。六年,召爲吏部员外郎兼权起居郎侍立官,寻兼侍讲,迁左司员外郎。明年,出知袁州,以事退职家居累年。淳熙元年(一一七四)起知静江府,广南西路安抚经略使。五年,除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七年卒,年四十八。有《论语解》、《孟子详说》、《南轩先生文集》等。事见《晦庵集》卷八九《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诚斋集》卷一一六《张左司传》,《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张栻诗,以明嘉靖元年刘氏慎思斋刻《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其中诗七卷)爲底本。校以明嘉靖缪辅之刻本(简称缪刻本)、清康熙锡山华氏刻本(简称康熙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荆湖望月》是宋代张栻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荆湖望月,
浩大的湖泊之源头,在蜿蜒曲折的衡山下。有一轮明月升至中天,犹如千斛明珠倾泻而下。湖水清澈透明,无一丝杂质,明亮的月光照耀下湖面更加清澈,宛如永夜不尽。唉,那些在泉水下逝去的人啊,他们已经去世,无法挽回他们逝去的岁月。唯有那些心灵不死的人,他们的光辉遍布整个华夏大地。
诗词通过对荆湖望月的描绘,展示了壮丽的自然景色。湖泊的源头位于衡山下,形成了浩大的湖泊,而明亮的月光照射在湖面上,使其更加清澈明亮。诗人把月亮比作千斛明珠,形容其光辉照耀下的湖水清澈透明。诗词中也表达了对逝去的人的思念和对不灭的精神的赞美。诗人感慨地说,在泉水下逝去的人已经离开了人世,无法再回来,只有那些心灵永不消亡的人,他们的光辉遍布整个华夏大地。
这首诗词以其华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自然景色和人类情感。通过描绘湖水和月光的美丽景色,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逝去的人和不灭的精神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类命运和价值的思考。整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自然和人类情感的交融。
高才不沉没,奋笔动天幄。古今明治乱,王霸辨醇驳。文成数千言,粲若玉就琢。拜官诸侯府,千文兹把握。过别要我赠,强言惭鄙朴。董生崇正义,孙子陷曲学。彼其趋舍间,为道一何邈。愿君审兹术,名节重山岳。
东方闻有扶桑木,南土今开朱槿花。想得分根自晹谷,至今犹带日精华。
终日穷经史,思惟事转深。公忠怀士意,是理好相录。聪慧玄高鉴,回邪枉用心。从容闲岁月,学古便知今。
乃翁只解日争晖,不解尘中脱叔兮。杨簿故应过习簿,建溪好处说松溪。此行诗句何须觅,满路春光总是题。飞上金鸾稳安脚,竹林分付一莺啼。
君于场屋素称雄,非止原夫一技工。贯虱心推白社族,执牛耳属紫薇公。乌衣子弟如康乐,绛帐先生得马融。看得龙飞第一榜,联翩奏赋冠南宫。
宅边秋水浸苔矶,日日持竿去不归。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今夜秦城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