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凛风生寄此堂,尘埃消尽兴可长。
朱丝鼓舞逢千载,白羽吹扬慰一方。
已散浮云沧海上,更飞霖雨泰山傍。
谁知万物心焦日,独对松筠四座凉。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静化堂》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凛凛风生寄此堂,
尘埃消尽兴可长。
朱丝鼓舞逢千载,
白羽吹扬慰一方。
已散浮云沧海上,
更飞霖雨泰山傍。
谁知万物心焦日,
独对松筠四座凉。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名为《静化堂》的场景。诗人通过描绘堂内凛冽的风生,表示他将自己的心境置于这个堂中,希望通过静化堂的氛围使内心的尘埃得以消散,以此达到长久的心灵宁静。朱丝和白羽象征着红色和白色的鼓舞,暗示着历史的长河和人民的希望,给予了诗人力量和勇气。浮云已经散去,泰山旁的雨水更加丰沛,这表明风雨已过,景色宜人。然而,谁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万物都经历着焦虑的日子,只有诗人独自面对着松树和竹筠的凉爽,思考着人生的意义。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静化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社会动荡的反思。凛凛的风生象征着外界的喧嚣和纷扰,而静化堂则是诗人寻求心灵宁静的避风港。诗中的朱丝和白羽代表历史和人民的希望,给予了诗人力量和勇气,使其能够坚守初心,面对现实的困境。诗人通过描绘已散的浮云和雨水滋润的泰山,表达了风雨过后的宁静与美好。然而,诗人也意识到人世间的万物都经历着焦虑和不安,只有他独自面对着松树和竹筠的凉爽,思索着人生的真谛。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和人生意义的追求,给予读者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巍峨堆压郡城阴,秀出天涯几万寻。翠影倒时吞半郭,岚半凝处滴疏林。
今春芳苑游,接武上琼楼。宛转萦香骑,飘飖拂画球。俯身迎未落,回辔逐傍流。只为看花鸟,时时误失筹。
直节槃槃古树平,纲常山重一身轻。历陈高庙神灵语,愿法周公日月更。飞雾堕鸢迁客憾,漏泉疏爵大君明。百年富贵端能几,天壤无穷独令名。
都门秋色满旌旗,祖帐容陪醉御卮。功业特高嘉祐末,精神如破贝州时。匣中宝剑胜霜锷,海上仙桃压露枝。昨日更闻褒诏下,别刊名姓入烝彝。
珍重还京使,殷勤话故人。别离长挂梦,宠禄不关身。趣向今成道,声华旧绝尘。莫嗟客鬓老,诗句逐时新。
竹边篱外树对苔,两蕊三花带雪开。蜂蝶只贪桃杏艳,嫌花冷淡不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