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净居劝农三首》

妙胜庭前折小梅,净居门外蹑枯苔。
日烦禅老羞茶供,亲与田翁把酒杯。

作者介绍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净居劝农三首》是宋代诗人陈造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净居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劝导农民勤劳耕种的心声。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净居庭前摘下小梅,
门外踏着枯萎的苔。
白天烦忧禅师羞饮茶,
亲爱的田翁共举杯。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净居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景象。诗人折下小梅,意味着他身处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而踏着枯萎的苔则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消逝。禅师白天的烦忧使他不愿意喝茶,这里可以理解为禅师对物质享受的淡漠态度,而田翁则表示了亲密友人的关系,二人共举杯,共同品味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词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推崇。净居代表了宁静祥和的生活环境,小梅的摘取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欣赏。踏着枯苔,折梅而行,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禅师羞于享受物质世界,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俗的境界。而与田翁共举杯,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这首诗词饱含着田园诗的特点,表达了对自然、人情和生活的赞美。通过描绘净居、小梅、枯苔、禅师和田翁等元素,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美好的乡村景象中,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人对禅师与田翁的对比,也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和对真正的快乐的追求。

总之,陈造的《净居劝农三首》通过描绘田园景象和反思人生,以及对禅师和田翁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超脱尘世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人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 《满庭芳》

    榆荚抛钱,桃英胎子,杨花已送春归。未成萍叶,水面绿纹肥。沙暖溪禽行哺,忘机处、雏母相随。重帘静,铜壶昼歇,声度竹间棋。人生如意少,乐随春减,恨为情离。怕牵愁勾怨,渐近金徽。浮世更相代谢,江头明月,渡口斜晖。关情处,摩挲钓石,莫遣上苔衣。

  • 《晓过皂口岭》

    夜渡惊滩有底忙,晓攀绝磴更禁当。周遭碧嶂无人迹,围入青天小册方。半世功名一鸡肋,平生道路九羊肠。何时上到梅花岭,北望螺峰半点苍。

  • 《七夕》

    七月七日风雨多,御桥南望水增波。鸳鸯自向沙头宿,不管牛郎信若何。

  • 《西兴道中二首》

    无马可租冲晓去,有筇堪策趁晴行。初程便是萧山县,喷火榴花两岸明。

  • 《缲丝曲》

    荻箔争收茧,瓢轮斗卷丝。未充身上着,先卖给朝饥。

  • 《和叔夏十绝一宿云峰寺二到韩公庄三饭草衣岩》

    跨溪临岸各清真,上客来临景更新。幽树好花修竹色,相鲜浮动镜中春。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