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今康鼎,施家古计研。
旌麾更楚粤,翰墨过幽燕。
晚厌三刀梦,归开九秩年。
生荣没无憾,五福定谁先。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诜通判庐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爲太学录,累迁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兼权中书舍人兼权给事中。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因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閤门事,奉祠。干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剑州。六年,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八年,兼权中书舍人时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阁待制、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兴府。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未几,爲韩侂胄指爲僞学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开禧三年(一二○七),赐謚文忠。生平着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事见本集卷首年谱,《宋史》卷三九一有传。 周必大诗,以清黄丕烈校跋并抄补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宋开禧二年刊本(简称宋本,原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校者校补及异文甚伙,部分有判断,不少仅罗列未定。整理时凡异文与宋本相同,文义且无窒碍者,概从宋本。四库本错夺衍倒极多,而编次较底本、宋本合理,从四库本。编爲十四卷。
《靖州太守李秀实挽词二首》是宋代周必大所作的一首挽词。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好学今康鼎,
施家古计研。
旌麾更楚粤,
翰墨过幽燕。
中文译文:
善于学习,如今康鼎之世,
运用古代智慧进行研究。
旌旗在楚国和粤地飘扬,
文才超越幽州。
诗意:
这首诗以挽词的形式表达了对李秀实的赞美和追思。首先,诗中提到李秀实是一个好学之士,生活在康鼎盛世,拥有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其次,李秀实善于运用古人的智慧和经验进行研究,展现出他对学问的执着和热爱。最后,诗人称颂李秀实的文才超越了幽州,表达了对他卓越才华的敬佩和赞叹。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李秀实的赞美之情。通过对李秀实的学习态度和研究成就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他对李秀实的敬意和羡慕之情。同时,通过与楚国和粤地的对比,强调了李秀实的文才超越了当地的其他人才,进一步凸显了他的卓越才华。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明确的表达,将对李秀实的赞美和敬佩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二首:
晚厌三刀梦,
归开九秩年。
生荣没无憾,
五福定谁先。
中文译文:
晚年厌倦了多次遭受风波之梦,
回归人世已九十岁。
生活的荣华已经消逝,没有遗憾,
五福的归宿将由谁先得。
诗意:
这首诗继续表达了对李秀实的追思和思考。诗中描述了李秀实晚年的心境和生活状态。他已经厌倦了多次遭受挫折和苦难的经历,渴望回归平静的日常生活。然而,他已经年过九旬,面对生活的终结,他对曾经的辉煌和成就也没有遗憾。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五福(寿、富、康、喜、福)的归宿将由谁先得,表达了对未来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李秀实晚年的心境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通过对晚年生活的描绘,诗人展现了李秀实对世俗荣华的淡泊和对内心境界的追求。他已经厌倦了世间的风风雨雨,渴望回归平静和宁静。同时,诗人通过提出五福归宿的问题,引发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诗人通过这种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思索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内心境界的追求,引发读者对自身人生意义的思考。
君理朝宗楫,吾乘上峡船。此杯同此地,明月又明年。怕作凌晨别,贪看彻晓圆。眉间有黄气,知近冕旒边。
何处人事少,西峰旧草堂。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后岭有微雨,北窗生晓凉。徒劳问归路,峰叠绕家乡。
溪水连天秋雁飞。藕花风细鲤鱼肥。阿婆一笑知何事,怀橘郎君衣锦归。天上月,几秋期。娟娟凉影画堂西。堂前拜月人长健,两鬓青如年少时。
塞北为君戍,江南是妾家。遥知关外雪,正似岭头花。
道人活计不相侵。各自衣餐各自寻。莫为闲言闲斗气,休争俗事俗萦心。搜玄绝虑龙随虎,索隐记机水养金。清净色身全法体,一炉丹熟步瑶
春事为谁来,枝上半留残雪。恰近小园香径,对霜林寒月。危兰凄断笛声长,吹到偏呜咽。最好短亭归路,有行人先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