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山下园五亩,一半教儿种菊花。
霜渐浓时花更好,六年何事未还家。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久过重阳菊英粲然即事十首》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紫阳山下五亩园子中的菊花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以及对离家久未归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紫阳山下园五亩,
一半教儿种菊花。
霜渐浓时花更好,
六年何事未还家。
诗词的赏析:
这首诗词以紫阳山下的五亩园子为背景,描绘了园中的菊花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菊花在秋霜渐浓时更加美丽的情景。在这五亩园子中,诗人花费了一半的精力去教导孩子们种植菊花,这显示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和对传承家风的重视。
在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自己长时间离家未归的心情。"六年何事未还家"这句诗句抒发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和渴望。这种情感在整首诗中通过对菊花的描绘间接地表达出来,以菊花作为情感的象征。
整首诗词以简洁、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菊花的热爱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菊花的美丽和用心耕种的过程,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眷恋。这首诗词通过寄托情感于菊花,展示了诗人对家庭、对传统价值的执着和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家国情怀和情感表达。
残红点点送春光,小立芳台对夕阳。莺语只闻花里面,鸥飞宛在水中央。风前绿草无人管,烟外青山底处藏。柳幄张天槐幕静,一川涨起麦云黄。
风流三径远,此君淡薄,谁与伴清足。岁寒人自得,傍石锄云,闲里种苍玉。琅玕翠立,爱细雨、疏烟初沐。春昼长,秋声不断,洗红尘凡俗。高独。虚心共许,淡节相期,几人闲棋局。堪爱处,月明琴院,雪晴书屋。心盟更许青松结,笑四时、梅矾兰菊。庭砌晓,东风旋添新绿。
初三月子似弯弓,照见花开月月红。月里蟾蜍花上蝶,怜渠不到断桥东。
郭侯凛凛气横秋,管领江山作胜游。痛饮不知乌景坠,清歌更觉鸟声幽。诵君崖畔神仙句,淡我胸中浩荡愁。万里相逢更相失,他年卜築共归休。
曲曲清溪叠叠山,石门深处有禅关。我来自得闲滋味,坐听山重尽日还。
奕世徵文献,逢时仕学优。爱遗边郡在,官止外郎休。月黑新茔夜,溪横旧隐秋。从游老宾客,欲替二孤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