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湖上船,松影沙外渡。
松行又九里,凉藓引深步。
石桥枕溪斜,中有入山路。
意行忘屈曲,拄杖扣层户。
入门已欣然,但恐所见阻。
更须上高楼,霁影蒙薄雾。
急风层巅起,雾破山缺处。
青林一点明,炯炯白鸟度。
独坐不须禅,山水得妙悟。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九里松》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石。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荷花湖上乘船,经过沙洲,进入松林,行走九里,欣赏着清凉的苔藓,穿过石桥斜枕着溪流,发现其中隐藏着一条通往山中的小径。作者心意豁达,不受山路曲折的阻碍,手拄杖松开层层户扣,欣然进入山门,却又担心将来的景色会受到阻碍。因此,作者决定继续上高楼,期待着雾气消散后的清晰景象。突然,急风吹起,雾气在山峰间破裂出缺口,青色的林木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一群明亮的白鸟飞过。作者独自坐在那里,不需要修禅,山水间的奇妙景色已经给他以启示。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在山水之间领悟到的人生哲理。作者通过船行、行走、过桥等动作,展示了他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妙。他的心境开阔,不受环境的限制,坚定地追寻内心的所想。他期待着山中的景色,但也担心阻碍,因此他决定继续向上,寻找更高的视野。当雾气散去,他看到了山林的清晰景象和飞过的白鸟,这一景象给他带来了启发和领悟,使他摆脱了尘世的纷扰。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写细腻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心境变化,表达了追求内心自由和超脱的主题。作者通过与自然的互动,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启示。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给人以宁静和思考的空间。通过欣赏这首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对人心的触动,以及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自由的追求。
一再将书托置邮,渺然殊未亦湛浮。平生愿识才能见,别去于今岁又周。
河洛成冰候,关山欲雪天。寒灯随远梦,残历卷流年。杯共芳醪冻,簪依短发偏。毫釐九牛畔,头角两蜗前。冶外金休躍,山阿溜或穿。飘人谁怨瓦,使鬼尚须钱。招隐芝岩路,盟真玉笈篇。何当坐清颍,间洗世中缘。
维汉南有箕,垂象列三辰。长司簸扬职,糠秕居前尘。
风恼花枝不耐频,等闲飞落易愁人。殷勤最是章台柳,一树千条管带春。
靓妆艳服游川上,箫鼓声中俗自欢。寄语春风休用恶,恐教潭水起波澜。
往日房陵怜逐客,物情不觉在天涯。十年来作六州长,四海共知双鬓华。封内半为故敌践,路傍时问野人家。京山初入京西道,晚景轻风旆脚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