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九日怜芳菊,迟客高斋瞰浙江。
汉浦浪花摇素壁,西陵树色入秋窗。
木奴向熟悬金实,桑落新开泻玉缸。
四子醉时争讲德,笑论黄霸屈为邦。
严维(生卒年未详),约唐肃宗至德元年前后(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正文,越州(今绍兴)人。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唐玄宗天宝(742—756)中,曾赴京应试,不第。肃宗至德二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心恋家山,无意仕进,以家贫至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时年已四十余。后历秘书郎。代宗大历(766—779)间,严中丞节度河南(严郢为河南尹,维时为河南尉),辟佐幕府。迁余姚令。终右补阙。官终秘书郎。
《九日登高》
九日怜芳菊,
迟客高斋瞰浙江。
汉浦浪花摇素壁,
西陵树色入秋窗。
木奴向熟悬金实,
桑落新开泻玉缸。
四子醉时争讲德,
笑论黄霸屈为邦。
诗词中文译文:
九月的第九天,怜惜起盛开的菊花,
迟到的客人登上高斋,俯瞰着浙江。
汉江的波浪拍击着素色的城墙,
西陵的树木色彩融入秋天的窗户。
葡萄藤依偎成熟的金果,
桑树的叶落开,像泻入玉缸的珍珠。
四个朋友喝醉时争论道德,
笑谈黄霸的屈辱与他为国家所忍受的苦难。
诗意与赏析:
《九日登高》是唐代严维的一首山水诗,描绘了一个怀旧之情的景象。诗人以转眼即逝的九月第九天为背景,抒发了对花开花谢的感慨和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诗人首先怜惜起九月的菊花,岁月如梭,花谢花开,让人感慨光阴荏苒。接着,一个迟到的客人登上高斋,眺望着美丽的浙江风景。以浙江一带的汉江和西陵为背景,描绘了江水波浪拍击城墙的景象和秋天树叶融入窗户的色彩。这些景象呈现出诗人情感的延伸,既有对大自然景象的欣赏,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感慨。
最后一联描述了葡萄树上的木奴和桑树的情景,暗喻了时间的不可逆转。木奴如同成熟的金果,桑树的叶子像珍珠一样落下。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感伤,认识到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之情和对美景的热爱。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自己的感慨,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历史的瞻仰。同时,诗中的“四子”争论道德也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对个人行为的关注。
总之,这首诗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展现了对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人物的思考。
东君试手,向南枝着意,争先时节。纵有丹青谁便忍,轻点肌肤冰雪。色借琼瑰,香分兰麝,元自标孤洁。冲寒独秀,误他多少蜂蝶。缟练不染淄尘,算来□合是,广寒宫阙。未问阳和先占取,前村一溪风月。留取清芬,主张真态,驿使休轻折。梢头青子,异时风味甚别。
不居上界列仙班。梅隐寄幽闲。玉堂云晓,玉珍雨夜,总是真欢。如兄才誉居人上,鹏路正看看。只祈兄弟,长随母健,不爱高官。
事来思烂熟,罪去得深循。天壤嗟微义,风霜本至仁。十年江社梦,一道雪梅春。回首无他嘱,当言莫爱身。
平生羊荆州,追送不作远。岂不畏简书,放麑诚不忍。一代不数人,百年能几见。昔如马口衔,今为禁门键。一雨五月凉,中宵大江满。风帆目力短,江空岁年晚。
四面红蕖镜绿波,晚凉柰此野情何。凭城更觉看山稳,入户还欣得月多。
芳林曲径锦玲珑。腻白借微红。元是海棠标格,司花点化东风。端相浑似,玉真未醉,春思先慵。留取浅颦低笑,夜深翠幄轻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