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囊已妥何山夏,千顷堂前又饱参。
仙裹未须求七七,禅中聊共说三三。
远师今日宜同社,弥勒它年可共龛。
不见生公讲经处,至今花雨落毵毵。
葛立方(?~一一六四),字常之,号懒真子,江阴(今属江苏)人。胜仲子。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嘉泰吴兴志》卷一七)。十七年,爲祕书省正字。十九年,迁校书郎。二十一年,除考功员外郎。以忤秦桧得罪。桧死召用,二十六年以左司郎中充贺金国生辰使。二十七年,权吏部侍郎。二十九年,出知袁州,未几以事罢(《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七五、一七七、一八二),退居吴兴。孝宗隆兴二年卒。着《归愚集》、《韵语阳秋》。事见《韵语阳秋》自序及宋徐林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葛立方诗,以宋抚州刻本《侍郎葛公归愚集》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存五至十三卷,其中诗五卷),校以清光绪《常州先哲遗书》本(简称光绪本)。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具上人以诗相别复知之》是宋代葛立方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钵囊已妥何山夏,
千顷堂前又饱参。
仙裹未须求七七,
禅中聊共说三三。
远师今日宜同社,
弥勒它年可共龛。
不见生公讲经处,
至今花雨落毵毵。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具上人(和尚)离别的情景,并表达了对禅宗修行和师徒关系的思考。诗人通过描述景物和表达心情,表达了他对具上人的敬重和对禅宗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使用了典型的宋词格律,每句四言,平仄对仗工整。诗的开头两句写到了“钵囊”和“参”,这是佛教修行中常用的物品,通过描写具体的道具,营造出一种禅宗寺庙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仙裹未须求七七,禅中聊共说三三”,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的向往和对师徒之间的默契和交流的渴望。
下半部分的两句“远师今日宜同社,弥勒它年可共龛”,表达了诗人对具上人的敬重和对师徒关系的珍视。他希望今天能够与具上人共同参与佛教活动,而将来也希望与具上人一同共处在一个佛龛之下,表示了对具上人的长久关系的期望。
最后两句“不见生公讲经处,至今花雨落毵毵”,写出了诗人对具上人的思念之情。他回忆起具上人讲经的场景,表达了对具上人的怀念和对佛教事业的关注。诗人通过描写景物、表达自己的心情,展示了对佛教修行和师徒关系的向往和思考,以及对具上人的敬重和思念之情。
渔父醒时清夜永。澄澜过尽征鸿影。略略风来欹舴艋。渔父醒。月高露下衣裳冷。渔父笑时莺未老。提鱼入市归来早。一叶浮家生计了。渔父笑。笑中起舞渔家傲。◎遣队(春留冬及一年中。杜若洲边西又东。舞散曲终人不见,一天明月一溪风。水绿山青,持竿好去。)
秋寒初劲。看云路雁来,碧天如镜。湘浦烟深,衡阳沙远,风外几行斜阵。回首塞门何处,故国关河重省。汉使老,认上林欲下,徘徊清影。江南烟水暝。声过小楼,烛暗金猊冷。送目鸣琴,裁诗挑锦,此恨此情无尽。梦想洞庭飞下,散入云涛千顷。过尽也,奈杜陵人远,玉关无信。
六桥箫鼓日喧天,谁料年来渐索然。兴废荣枯都不识,一家活计一渔船。
春云落纸不归天,就把霜刀翦四边。欲送草堂还缩手,少陵惯见浣花笺。
修篁瑟瑟石磷磷,去谒荒祠不厌频。四皓古来无事客,贰车今世最闲人。紫芝欲采非仙骨,红药曾题是近臣。一奠村醪还独酌,满轩松雪照吟身。
无限高贤抑壮图,登临不用起长吁。山川千古战争后,冠剑百年零落馀。浪把功名为忆任,那知富贵岂人谟。丹青曲尽世间妙,写得凭栏意思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