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人勃海后,所尚亦潇洒。
不承春秋学,乃好水墨画。
鹅溪吾乡里,有绢滑如砑。
君凡几多笔,为我秃数把。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隽老水墨》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文同。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之人勃海后,所尚亦潇洒。
不承春秋学,乃好水墨画。
鹅溪吾乡里,有绢滑如砑。
君凡几多笔,为我秃数把。
诗意:
这位文人在勃海之后,他所追求的也是一种潇洒自在的生活方式。他并不追随传统的春秋学问,而是喜爱水墨画。在我家乡的鹅溪,有一种绢子非常光滑,质地如同砑石。无论君子你用了多少笔,都让我数不过来,因为我已经秃顶了。
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文人对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对水墨画的热爱。勃海是一个地名,指的是文人的出生地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诗中的“所尚亦潇洒”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无拘束的生活态度的追求。他并不追随传统的春秋学问,而是偏爱水墨画,显示了他对艺术的钟爱。诗中提到的鹅溪可能是诗人的家乡,描述了那里特有的光滑如砑的绢子,暗示了绘画所需的材料和技术。最后两句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热情,无论画了多少笔,他已经数不过来了,因为他已经秃顶了。这种幽默和自嘲的表达方式增加了诗词的趣味性。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对艺术的追求,通过对水墨画和生活细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追求自由、潇洒和艺术的情感。诗词同时融入了幽默元素,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初政寰区望太平,黎民乐业喜更生。裴公用舍无轻重,天下从兹有重轻。
轻风拂拂撼孤柽,庭户萧然一室清。隔叶蝉鸣微欲断,又闻余韵续残声。
丈人论行辈,高出五岳列。
叠叠石石石赘赘,立竿作表齐竿旄。阿谁造得云梯子,戋刂地过城百尺高
青娥呈瑞。正惨惨暮寒,同云千里。剪水飞花,渐渐瑶英,密洒翠筠声细。邃馆静深,金铺半掩,重帘垂地。明窗外。伴疏梅潇洒,玉肌香腻。幽人当此际。醒魂照影,永漏愁无寐。强拊清尊,慵添宝鸭,谁会黯然情味。幸有赏心人,奈咫尺、重门深闭。今夜里。算忍教孤负,浓香鸳被。
十世为儒少子孙,一生长负信陵恩。今朝埋骨寒山下,为报慈亲休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