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已自传衣钵,羞愧犹为食肉僧。
冯京(一○二一~一○九四),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一说咸宁(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六六)。通判荆南军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试知制诰。岳父富弼当政,避嫌出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纠察在京刑狱。爲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出知太原府。神宗立,復爲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熙宁三年(一○七○),擢枢密副使(同上书卷二一三)。四年,进参知政事。因数论新法,出知亳州,歷渭州、成都府、河阳府。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改镇彰德。晚年爲中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卒,年七十四。謚文简。有《灊山集》(《鹤林玉露》乙编卷四),已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六《冯文简公京传》。《宋史》卷三一七有传。今录诗七首。
这首诗词《句》是宋代冯京创作的。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当时已自传衣钵,
羞愧犹为食肉僧。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冯京对自己的内心矛盾和愧疚之情。诗中提到了传衣钵和食肉僧,传衣钵是指接受佛教出家的传授,成为僧侣的象征,而食肉僧则是指僧人违背佛教戒律,食用肉食。作者自述当时已经接受了传衣钵成为僧人,但他对自己违背佛教戒律食用肉食的行为感到羞愧和愧疚。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传衣钵和食肉僧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内疚感。传衣钵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象征,代表了接受佛教的教义和禁欲的生活方式。然而,作者承认自己曾经违背了这种生活方式,食用了禁忌的肉食,因此感到羞愧和愧疚。
这首诗词反映了作者在佛教信仰和实际行为之间的冲突。它揭示了作者对自己的矛盾情感的思考和反思,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佛教教义的尊重和自责。通过这种内心的矛盾,诗人展示了对道德和宗教规范的思考,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自我反省。
这首诗字数简短,但表达了深刻的内心感受,使读者能够思考自我道德选择和内心的矛盾。它展示了作者对自己的坦诚和批判精神,同时也提醒人们在冲突和选择中保持清醒和责任感。
顿悟修行道理,除情战睡敌魔。不贪名利少风波。懒散随缘且过。饥后寻街乞饭,饱时信步蹉跎。闲来古庙唱哩*。逍遥谁人似我。
春来涨水流而活,晓色西山势似行。玉洞主人经劫在,携竿步步就长生。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行年三十忆南游,稳驾沧溟万斛舟。常记早秋雷雨霁,柁师指点说流求。
独烹茶山茶,未对雪峰雪。须知千里间,只共一明月。陈家参玄天,道眼应一瞥。为语管城君,相从炽然说。
野艇归时蒲叶雨,缲车鸣处楝花风。江南旧日经行地,尽在于今醉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