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夜郁孤台上月,更从何处照诗人。
李华(约715-766),唐代散文家,诗人。字遐叔,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天宝二年(743)登博学宏辞科,官监察御使、右补阙。安禄山陷长安时,被迫任凤阁舍人。“安史之乱”平定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明年,因风痹去官,后又托病隐居山阳以终,信奉佛法。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病故。作为著名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等共倡古义,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他的文章“大抵以《五经》为泉源”(独孤及《赵郡李公中集序》),“非夫子之旨不书”。主张“尊经”、“载道”。其传世名篇有《吊古战场文》。亦有诗名。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诗词《句》是宋代诗人李华所作。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句
后夜郁孤台上月,
更从何处照诗人。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诗人孤独地站在郁郁葱葱的孤台上,只有月亮作为他的伴侣。诗人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思考,思考着月亮从哪个方向照耀着他,也就是思考着自己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精炼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孤台代表着诗人孤独的心境,后夜则意味着深夜的寂静。诗人与月亮相对,彼此成为彼此唯一的伴侣,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孤独与寂寞的体验。诗人思考着月亮的光芒从何处照耀,实际上也在思考自己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这里的月亮可以被视为诗人的启示和灵感之源,诗人期待着从这寂静的夜晚中获得灵感,为自己的创作提供动力。
整首诗以简练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创作灵感的追求。这种表达方式给予读者广泛的想象空间,使人们产生共鸣。这首诗所揭示的诗人的情感和追求,也体现了诗歌在宋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春色,春色,依旧青门紫陌。日斜柳暗花嫣,醉卧春色少年。年少,年少,行乐直须及早。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更深影入空床,不道帷屏夜长。长夜,长夜,梦到庭花阴下。南浦,南浦,翠鬟离人何处。当时携手高楼,依旧楼前水流。流水,流水,中有伤心双泪。
四天净色寒如水,八月清辉冷似霜。想得越人今夜见,孟家珠在镜中央。
草绿春阳动,迟迟泽畔游。恋花同野蝶,爱水剧江鸥。身外唯须醉,人间尽是愁。那知鸣玉者,不羡卖瓜侯。
端为稽田赋未均,一时板籍尽更新。三年敢作贤劳叹,政恐才疎负邑人。
风日萧萧两鬓华,倦寻银笔赋余霞。五更枕上无情雨,三月风前薄命花。春困有时因病酒,客怀何日不思家。年来事事心情懒,惟有归耕策最嘉。
自惭井底蛙,边幅徒自饰。行遇南山虎,引首叩白额。前后履尾者,鲜不死其侧。长啸激虚籁,阴风昏月夕。裴旻抱弱弓,萧萧失过时魄。李广落神镞,往往中微石。嗟无食虎气,徒尔中区窄。半夜欲编料,当场浪呼索。有力但足畏,亡机尚可测。正将余生轻,无乃狂病发。贵身非千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