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逢天晚,孤城倚碧空。
升沈当此际,怅望与谁同。
远树没归鸟,寒莎泣候虫。
所怀无晤处,弹指向西风。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爲祕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歷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爲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爲《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爲第四卷。
《郡城晚望》是宋代吴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郡城晚望
秋老逢天晚,
孤城倚碧空。
升沈当此际,
怅望与谁同。
远树没归鸟,
寒莎泣候虫。
所怀无晤处,
弹指向西风。
中文译文:
秋天老去,遇上了夜晚,
孤零零的城池依靠着蔚蓝的天空。
太阳升起和沉落在这时刻,
我感到无比忧郁,无人能共享我的愁思。
远处的树上没有归巢的鸟儿,
凄凉的草地上哭泣着等待着虫儿。
我所怀抱的心事无处倾诉,
只能随着指尖飘向西风。
诗意和赏析:
《郡城晚望》描绘了秋天傍晚时分郡城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情感。
诗词开篇以“秋老逢天晚”来描绘秋天的老去和夜晚的降临,使人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凋零。孤城倚碧空,形容郡城在辽阔的蓝天下显得孤独无助,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下文中的“升沉当此际”表达了太阳升起和沉落的时刻,在这个特定的时间里,诗人感到沉重的心情和无尽的思念之情,无人能与其同感。远处的树上没有归鸟,寒莎(指草地)泣候虫,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凄凉氛围,表现了自然界中万物的寂寞和无奈。
最后两句“所怀无晤处,弹指向西风”表达了诗人内心无法倾诉的心事,只能随着指尖飘向西风,意味着无法寻找到倾诉的对象,无法抒发自己的苦闷和孤独。
整首诗词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于孤独、无奈的思考。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其中流露出的孤寂和忧伤,以及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感慨。
今年一雪遍江淮,半月晴光冻不开。孤坐郡斋人寂寂,一枝红烛两瓶梅。
春风吹榆林,乱荚飞作堆。荒园一雨过,戢戢千万栽。青松种不生,百株望一枚。一枚已有馀,气压千亩槐。野人易斗粟,云自鲁徂徕。鲁人不知贵,万灶飞青煤。束缚同一车,胡为乎来哉。泫然解其缚,清泉洗浮埃。枝伤叶尚困,生意未肯回。山僧老无子,养护如婴孩。坐待走龙蛇,清阴
居疑与世分。
小饮不成醉,清谈多所欣。秋声摇落日,野色乱寒云。心事长千载,腰围更几分。西风丛桂发,倚槛得相闻。
莫道秋来芳意违,宫娃犹似妒蛾眉。幸当玉辇经过处,不怕金风浩荡时。草色长承垂地叶,日华先动映楼枝。涧松亦有凌云分,争似移根太液池。
巩树烟月上,清光含碧流。且无三已色,犹泛五湖舟。鹏息风还起,凤归林正秋。虽攀小山桂,此地不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