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坐松根送落晖,竹风零露湿人衣。
乱萤点水只自照,宿鸟赴林犹并飞。
玉塔微澜秋月吐,澄江净练夜潮归。
好山不负平生约,故傍吾庐翠作围。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筠矶待月》是宋代诗人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筠矶待月
我偶然坐在松根下,送走夕阳的余晖,
竹风吹过,零露湿透了我的衣衫。
混乱的萤火虫自顾自地在水中闪烁,
过夜的鸟儿纷纷飞往林中。
玉塔微微泛着微光,秋月挂在上面,
清澈的江水河面上的夜潮归来。
这座美丽的山峦没有辜负我一生的期许,
所以我依偎在我的茅屋旁,翠竹作为周围的屏障。
诗意:
《筠矶待月》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环境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夕阳余晖、竹风、水中萤火虫和夜归的鸟儿,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色。诗人通过描绘山峦、玉塔和江水,表达了对山水环境的赞美和欣赏。最后,诗人提到自己的茅屋和翠竹,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珍惜。
赏析:
《筠矶待月》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恬静。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将夕阳、竹风、萤火虫和夜归的鸟儿等元素融入诗中,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诗人通过描绘山峦、玉塔和江水,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静谧之美。最后,诗人以自己的茅屋和翠竹作为与自然相融的象征,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珍惜。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以淡泊、宁静的心境为主题,给人以宁静静谧、追求自然的美好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