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柏高柟荫广庭,夜凉人静梦魂清。
不知山月几时落,每到晓钟闻雨声。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郡学锁宿》是一首宋代文同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长柏高柟荫广庭,
夜凉人静梦魂清。
不知山月几时落,
每到晓钟闻雨声。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郡学(官方办学机构)的夜晚景象。郡学的广场上长满了高大的柏树和苍翠的柚树,树荫下宽阔的空地静谧安宁。在夜晚的清凉中,人们静静地休息,精神清醒。诗人并不知道山上的月亮何时落下,但每当黎明的钟声响起,他便能听到雨声。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郡学的夜晚景象,展示了宁静和清凉的氛围。长满高柏和苍翠的柚树的广场给人一种宽广的感觉,也暗示了知识的广阔和学问的深厚。夜晚的凉爽使人的心灵清醒,梦境也更加清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样一种环境的喜爱和享受。
诗中的"山月"和"晓钟闻雨声"都是以自然景象来烘托郡学的宁静。"山月几时落"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迷惑,也暗示了夜晚的长久和宁静。"晓钟闻雨声"则将读者的思绪带入了清晨的时刻,钟声与雨声的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宁静、清凉和祥和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的喜悦和宁静。它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清静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们对学问和修养的重视。
君理朝宗楫,吾乘上峡船。此杯同此地,明月又明年。怕作凌晨别,贪看彻晓圆。眉间有黄气,知近冕旒边。
何处人事少,西峰旧草堂。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后岭有微雨,北窗生晓凉。徒劳问归路,峰叠绕家乡。
溪水连天秋雁飞。藕花风细鲤鱼肥。阿婆一笑知何事,怀橘郎君衣锦归。天上月,几秋期。娟娟凉影画堂西。堂前拜月人长健,两鬓青如年少时。
塞北为君戍,江南是妾家。遥知关外雪,正似岭头花。
道人活计不相侵。各自衣餐各自寻。莫为闲言闲斗气,休争俗事俗萦心。搜玄绝虑龙随虎,索隐记机水养金。清净色身全法体,一炉丹熟步瑶
春事为谁来,枝上半留残雪。恰近小园香径,对霜林寒月。危兰凄断笛声长,吹到偏呜咽。最好短亭归路,有行人先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