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桥北颊花坞,水阁西头竹村。
霏霏薄雾红暖,漠漠轻烟翠昏。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郡斋水阁闲书·湖桥》是宋代文同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湖桥位于北颊,花坞绽放於其间,
水阁坐落在西头,被竹村环绕。
薄雾飘渺红暖,轻烟飘荡翠昏。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景象,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人文建筑相结合,表达了对闲散、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湖桥、花坞、水阁和竹村等景物,以及薄雾、红暖和轻烟等自然元素,展示了一幅宁静、温馨的景象。薄雾红暖和轻烟翠昏的描绘,给人一种朦胧、柔美的感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景色之中。
湖桥北颊花坞,描述了湖桥一带花朵盛开的景象。花朵的绽放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与自然的薄雾和红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一丝浪漫的氛围。
水阁西头竹村,描绘了水阁坐落在竹村之中。竹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给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宁静的感觉。水阁与竹村的结合,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宁静恬静的氛围。
整首诗词通过对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追求。诗中的景物给人以美好愉悦的感受,让读者在想象中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宁静与美丽。这首诗词以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展示了宋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城市如煁灶,输兹山水乡。松深不见日,瀑近自生凉。静里疑秋至,吟边喜昼长。蕉衣与纨扇,皆弃在空箱。
曾发箫声水槛前,夜蟾寒沼两婵娟。微波有恨终归海,明月无情却上天。白鸟带将林外雪,绿荷枯尽渚中莲。荣华不肯人间住,须读庄生第一篇。
淡烟疏雨东篱晓。菊团凄露真珠小。青蕊抱寒枝。因谁特故迟。曾是骚人盼。羞做茱萸伴。揉破郁金黄。与君些子香。
春来生怕恼吟魂,不待春来便出村。诗骨瘦来山并耸,酒肠宽去海都吞。板桥晴雪梅花路,茅店东风竹叶尊。囊底青蚨有三百,未甘骑马傍人门。
月里谁横笛,秋深战垒闲。别吹新曲调,偏照旧关山。响激商飙起,声随陇水潺,远传边塞外,高入广寒间。解白嫦娥发,能苍壮士颜。倚楼人谩拜,何日凯歌还。
瘿妇趁墟城里来,十十五五市南街。行人莫笑女麤丑,儿郎自与买银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