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和涛望。
一十二三年。
山僧带雪期。
诗词的中文译文:
将师有言在,东海遥难期。
几万酿鲸鱼,徒嗟塞帷幕。
满帆来如箭,一叶落复时。
潮去舟如山,句通过何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一位山僧在海岛上凝视着涛浪的美景。诗人通过表现出山僧对东海浩渺壮观景象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宇宙之大和人生之短暂的思考。
诗词开篇即展现出将师在远方行踪不定的情景,而山僧则在东海上等待着将师归来,但长途跋涉的海上航行难以抵达。接着描述了成千上万的鲸鱼在海中悠游自在,而将师却被挡在了海的幕布之外,只能感叹于无法亲自目睹这壮观景象。
接下来,诗人以形容箭一般的速度描绘了迎风扬帆的船只,快速穿越海面,但即使一朵落叶飘落之时,船只也已经穿越数里,突显了航行速度之快。然后,涛浪渐渐退去,如同山岳一般威严庄重,而船只已通过了巨浪,来到了彼方。
最后一句“句通过何辞?”是诗人对于舟行的反思和拷问。诗人通过以舟行涵义中“通过”与“句”的双关对偶,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短暂和宇宙无穷的思考。舟通过了巨浪,而本诗的句子通过了海洋的浩渺,二者都突破了局限,但同时也无法回避相对比的终极边界,注定无法遣散其中。
这首诗以景写情,以自然景观勾勒出了舟行的悲壮与缥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促以及人与宇宙的关系的思考。在结构上,以“将师有言在,东海遥难期。”开篇,再到“潮去舟如山,句通过何辞?”作结,呼应开篇,将整首诗词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意象。同时,在人物塑造中,通过闲云野鹤般的山僧形象,将自然风景与人的内心情感和思考相融合,以此凸显了主题。
万险千艰历历更,是非他日伏谁明。著书何用心徒苦,欹枕无眠耳自鸣。劫火不虞逃厄运,浮沤亦复任残生。说与稗官应末減,堂厨初未识鱼羹。
我本迂疏落拓人,满头霜雪满怀春。登山有屐身恒健,挂壁无弦趣更真。往岁郊官殊漫浪,老来学佛离贪嗔。却怜卫鹤齐鸡辈,空费心机不庇身。
是法无高下,纯一非昼夜。无故亦无新,非真亦非假。
已作分携计,尤伤送客归。经行汝南郡,为问汉阴机。晚菊饶秋色,丹枫带恨飞。平生无别泪,相对倍沾衣。
为发凉飙满玉堂,每亲襟袖便难忘。霜浓雪暗知何在,道契时来忽自扬。曾伴一樽临小槛,几遮残日过回廊。汉宫如有秋风起,谁信班姬泪数行。
椒盘出五辛,下马拂黄尘。千里周南客,明朝汉苑春。草生将去路,花待欲归人。君有陶潜禄,犹胜季子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