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用如如体不分,耳能观色眼能声。
而今老大宜安分,眼自观兮耳自听。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开眼入定赞》是宋代释心月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睁开眼睛入定赞叹,
六根感官如如体无分,
耳朵能观察色彩,眼睛能听到声音,
如今年岁渐长须安分,
自我凝视,自我倾听。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释心月对于人们感官体验的思考和颂扬。他认为六种感官(眼、耳、鼻、舌、身、意)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相互交融、互相影响的。作者以睁开眼睛入定的方式,体悟到耳朵能够感知色彩的美丽,眼睛则能够听到声音的美妙。这种颠覆常规的感官体验使他感到惊叹。在年岁渐长之际,他呼吁自己要保持安分守己,通过自我观察和倾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世界。
赏析:
《开眼入定赞》通过诗意深邃的语言,展示了释心月深入思考感官体验的见解。他以一种富有哲理的方式,揭示了感官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将人们对感官的传统认知进行了颠覆。通过睁开眼睛入定的方式,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发现了耳朵能够感知色彩之美、眼睛能够听到声音之妙。这种形象的对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呈现了作者对于感官体验的深度思考和赞叹之情。
诗词中的最后两句寄托了作者对于自身修行的期望。他认为年岁渐长后,应当更加安分守己,通过自我观察和倾听,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理解世界。这种修身养性的态度与佛教的思想相契合,体现了作者对于内心平静与精神觉醒的追求。
总之,《开眼入定赞》通过对感官体验的深入思考,以及对自身修行的期许,展示了作者对于人与世界的独特见解和颂扬之情。这首诗词通过富有哲理的语言和意象,引发读者对于感官和人生的思考,传递了一种内心宁静与智慧的境界。
莫嫌鞭马踏春泥,茶鼎诗整偶共携。山色雨深看更好,湖光烟接望远迷。连天花絮飞将尽,夹道蒲荷长欲齐。官事得閒须洗眼,蓬壶只在帝城西。
前程曾未到,岐路拟何为。返照行人急,荒郊去鸟迟。春宵多旅梦,夏闰远秋期。处处牵愁绪,无穷是柳丝。
年少奔驰有底忙,棘闱兰署梦茫茫。白头鞍马风沙裹,听说燕山六桂堂。
救物功深好自持,知之修炼善心为。神仙岂谓人间惜,自是迷流识见卑。
杖藜乘兴出江头,自挂青钱买小舟。祈问仙翁餐玉法,便风一日到严州。
夜雪填空晓更飘,龙墀风冷佩声高。琼花落处萦仙仗,玉殿光中认赭袍。下直笑谈多乐事,平时樽酒属吾曹。羡君年少才无敌,顾我虽衰饮尚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