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正临宫外,人间不见仙家。
寒食轻烟薄雾,满城明月梨花。
沈括(一○三一~一○九五),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年虽幼于沈遘,但辈分爲遘之叔。(《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以父周荫爲海州沭阳主簿。嘉祐八年(一○六三)举进士。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爲馆阁校勘。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提举司天监。六年,奉使察访两浙。七年,爲河北西路察访使。八年,爲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次年罢知宣州。元丰三年(一○八○)知延州,加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两年后因徐禧失陷永乐城,谪均州团练副使。哲宗元祐初徙秀州,后移居润州。绍圣二年卒,年六十五。着有《长兴集》四十一卷及《梦溪笔谈》等。南宋高布曾合沈遘《西溪集》、沈辽《云巢集》爲《吴兴沈氏三先生集》,至明中叶时重刻,惜《长兴集》已散失大半,诗一篇不存。一九八五年爲纪念沈括逝世八百五十周年,胡道静辑有《沈括诗词辑存》。《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沈括诗,以《沈括诗词辑存》爲底本。由于材料从类书、方志等搜录,多有异文,此次整理时又作校订和补正。另从《永乐大典》、《诗渊》等书中,辑得集外诗三首,附于卷末。
《开元乐》是宋代诗人沈括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楼上正临宫外,
人间不见仙家。
寒食轻烟薄雾,
满城明月梨花。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晚景象,诗人站在楼上俯瞰着皇宫,却无法看到仙境般的景色。在寒食节的夜晚,轻烟和薄雾弥漫着,整个城市都被明亮的月光和盛开的梨花所照亮。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赏析:
1. 对景描写:诗人通过楼上的视角,展示了皇宫外的景色。他描述了寒食节的夜晚,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祖先并避免生火,所以轻烟和薄雾在夜空中弥漫。明亮的月光和盛开的梨花为整个城市带来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2. 对比手法:诗中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楼上的诗人无法看到仙境般的景色,暗示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超越尘世的向往。然而,他又通过描绘寒食节夜晚的美景,表达了对现实世界中美好事物的欣赏和渴望。
3. 音韵和意境:整首诗词运用了平仄押韵的技巧,使得诗句优美流畅。同时,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仙境的向往,诗人创造了一种既朦胧又富有诗意的意境,给读者带来了一种超脱尘俗的感觉。
《开元乐》这首诗词展示了沈括对美景的敏锐观察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人创造了一幅美丽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少年食糠核,吐去愿一官。躬耕遇敛获,不知以为欢。谓言一飞翔,要胜终屈蟠。朝廷未遑入,江海失所安。多忧变华发,照影惭双鸾。恩従万里归,独喜大节完。日食太仓米,箧中有余纨。奇穷不当尔,自信处此难。长女闻孀居,将食泪滴盘。老妻饱忧患,悲吒摧心肝。西飞问黄鹄,谁当
拜命南来得老臣,肃将庙略制妖氛。淮西将吏尊儒帅,并土儿童认使君。新赐锦衣光照日,旧行棠树茂如云。应怜孤宦潮阳守,憔悴无人与上闻。
昨夜三清醮罢迟,步虚声逐翠云飞。小仙自向人间去,留得青词袖里归。
新秋过雨月如霜,缓足蓬莱彻上方。翠木玲珑藏宝界,白烟浓淡锁华堂。书名越艳谁兴发,角动单于自感伤。山似卧龙天似水,却疑身在海中央。
依然这后村翁,阿谁改换新曹号。虚名砂砾,旁观冷笑,何曾明道。吟歇后诗,说无生话,热瞒村獠。被儿童盘问,先生因甚,身顽健、年多少。不茹园公芝草。不曾餐、安期瓜枣。要知甲子,陈抟差大,邵雍差小。肯学痴人,据鞍求用,染髭藏老。待眉毛覆面,看千桃谢,阅三松倒。
接禄才余岁,为邦近故园。案图三万户,镇静五千言。雪尽春泥滑,风生沙水昏。犹须放琴客,坐席稍能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