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濛濛花覆水,昔日住人今住鬼。
野雀荒台遗子孙,千年饮啄枯桑根。
不随海燕柏梁去,应无玉环衔报恩。
近村红栗香压枝,嗷嗷黄口诉朝饥。
生来未见凤凰语,欲飞常怕蜘蛛丝。
断肠四隅天四绝,清泉绿蒿无恐疑。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空城雀,花覆水,
昔日住人今住鬼。
野雀荒台遗子孙,
千年饮啄枯桑根。
古城被花朵所覆盖,昔日的人们如今变成了鬼魂。
野雀在废弃的台阶上留下了子孙后代,
它们飞翔了千年,啄食着已经干枯的桑树根。
不同于海燕和柏树的离去,
空城雀并不会带走珍贵的宝物作为感激之物。
近村的树上青红杂陈,
长满了杨梅,散发出香气,弯曲的枝条被压垮。
黄嘴的雀鸣声传达着朝鲜的饥饿。
它们对于凤凰的声音一无所知,
想要飞翔,却时常被蜘蛛丝所困扰。
四隅间存在着四个断肠的景观,
清泉涌出,绿草丛生,鲜活无虞。
中文译文:
古城被花朵所覆盖,
昔日的人们如今变成了鬼魂。
野雀在废弃的台阶上留下了子孙后代,
它们飞翔了千年,啄食着已经干枯的桑树根。
不同于海燕和柏树的离去,
空城雀并不会带走珍贵的宝物作为感激之物。
近村的树上青红杂陈,
长满了杨梅,散发出香气,弯曲的枝条被压垮。
黄嘴的雀鸣声传达着朝鲜的饥饿。
它们对于凤凰的声音一无所知,
想要飞翔,却时常被蜘蛛丝所困扰。
四隅间存在着四个断肠的景观,
清泉涌出,绿草丛生,鲜活无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城的荒凉景象,城市已经被荒芜覆盖,人们离去成了鬼魂。而唯一留下的野雀在废弃的地方生存,它们啄食干枯的桑树根,象征着生机的顽强和适应力。看似乌烟瘴气的城市,却有着一些美丽和生机的存在 - 靠近村庄的树上长满了杨梅,芬芳的杨梅弯曲的枝条压垮。
诗中黄嘴的雀鸣声传达着朝鲜的饥饿和追求,却因为没有听到凤凰的声音,而常常被蜘蛛丝所困扰。这暗示人们追求美好的同时,也会面临各种困扰和阻碍。
最后,诗人用"断肠四隅"的形象描述了这个荒凉城市中蕴含的美丽和无忧无虑的景象。清泉涌出,绿草丛生,给这个被遗弃的城市带来了生机和希望。整首诗以一种悲凉的方式表达了城市的荒凉与雀鸟的坚韧,以及生命的顽强和追求的艰辛。
朔风飕飕著古梅,寒枝冷落俟春回。可怜雪萼无人问,乞借阳和早放开。
乌台上客紫髯公,共捧天书静境中。桃朵不辞歌白苎,耶溪暮雨起樵风。
今朝风物甚美,明日阴晴未知。夕阳无回照理,落花有上天时。
向来得秘藏,着意国风初。一字呕心出,十篇随手书。天成新句熟,月煅古人疎。长铩非君敌,区区恃棘锄。
种田不收一年事,取妇不著一生贫。风吹白日漫山去,老却郎时懊杀人。
溪流清且深,松石复阴临。正尔可嘉处,胡为无赏心。我由不忍别,物亦有缘侵。自匪常行迈,谁能知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