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天欲丧,疑义有谁祛。
无复谆淳诱,空令咄咄书。
秋风冢上木,夜月墓边庐。
每与诸孤道,相看泪满裾。
丘葵(一二四四~一三三三)(生年据本集《周礼补亡序》泰定甲子〔元年〕年八十一推定),字吉甫,自号钓矶,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早崇朱熹之学,亲炙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最久。宋亡,杜门不出,与谢翱、郑思肖有“闽中三君子”之称。元泰定间御史马祖常荐,徵聘不出。卒年九十。有《钓矶诗集》、《周礼补亡》等。清干隆《泉州府志》卷四一、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七有传。 丘葵诗,以清抄《丘钓矶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清道光二十六年汲古书屋刻《钓矶诗集》(简称汲本,藏南京图书馆,诗较底本有缺有多)。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中文译文:
哭吕朴卿先生
斯文天欲丧,
疑义有谁祛。
无复谆淳诱,
空令咄咄书。
秋风冢上木,
夜月墓边庐。
每与诸孤道,
相看泪满裾。
诗意:
这首诗是丘葵写给已故的吕朴卿先生的哀悼之作。诗人表达了对吕朴卿先生的怀念和思念之情,并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腐败和缺乏诚信感到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哀思之情。诗人用"斯文天欲丧"来形容当时社会风气的衰败,人们对正义和真诚的怀疑感,表达了他对社会道德风气的忧虑。诗中的"谆淳诱"指的是吕朴卿先生的教诲和引导,但如今却已无处寻觅。"咄咄书"表示诗人感叹人们只会空谈,并不能真正落实行动。接着,诗人通过描写秋风吹拂墓上的木头和夜晚的月光照耀墓旁的庐舍,表达了他对已故吕朴卿先生的思念之情。最后,诗人表示每次与其他孤独的人相聚时,互相对望,眼含泪水,表达了他们共同的哀思和不舍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悼念已逝的吕朴卿先生,抒发了诗人对社会风气败坏和缺乏真诚的忧虑,表达了对已逝之人的思念之情,并以泪水凝聚起了孤独人们的共同情感。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乱花飞絮。又望空斗合,离人愁苦。那更夜来,一霎薄情风雨。暗掩将、春色去。篱枯壁尽因谁做。若说相思,佛也眉儿聚。莫怪为伊,底死萦肠惹肚。为没教、人恨处。
朱家亭子象悬匏,阶莹青莎栋剪茆。瘿挂眼开欺鸲鹆,花缘网结妒螵蛸。有时风月输三虎,无壁琴书属四郊。土木欲知精洁处,社天归燕怯安巢。
欲别牵郎衣,问郎游何处。不恨归日迟,莫向临邛去。
万壑初收雨,鸦声唁客劳。溪寒鱼队散,秋静鸟行高。碧嶂前兼后,青猿断更号。卷帘双眼远,绕舍绿周遭。
三脚灵龟荒径走,一枝瑞草乱峰垂。昆见闻含山先润,闵兔怀胎月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