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庙前无旧城,荒山野草古今情。
只余峡口一堆石,恰似人心未肯平。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夔州竹枝歌九首》
白帝庙前无旧城,
荒山野草古今情。
只余峡口一堆石,
恰似人心未肯平。
中文译文:
白帝庙前没有古老的城池,
荒山野草诉说着古今的情感。
只有峡口处留下一堆石头,
正好象征着人们的内心还未平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创作的《夔州竹枝歌九首》中的一首。夔州位于长江三峡之中,白帝庙是夔州的地标,而这首诗以白帝庙为背景,表现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人心浮躁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前两句写道白帝庙前没有古老的城池,荒山野草代表着时间的流转,古代与现代的对比。这种对比展现了岁月的更迭,以及人们对于古老城池的遗憾和思念。
接着,诗人描述了峡口处只剩下一堆石头,这堆石头象征着人们内心的不平静。这里的“峡口”可以理解为人们面临的困境、挑战或者是心灵的彷徨和迷茫,而“一堆石头”则寓意着人们内心的纷乱和不安。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象征性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对于时代变迁和人心不安的深刻触动。它呈现了一种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于现实的忧虑,表达了对于社会动荡和人心浮躁的深思熟虑。诗中的景物和意象都富有隐喻性,使读者在欣赏诗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共鸣。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抽象意象,传递了作者对于时代变迁和人心不安的思考和感慨,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关注。
桂楫木兰舟,枫江竹箭流。故人从此去,望远不胜愁。落日低帆影,归风引棹讴。思君折杨柳,泪尽武昌楼。
习习和风扇,悠悠淑气微。阳升知候改,律应喜春归。池柳晴初拆,林莺暖欲飞。川原浮彩翠,台馆动光辉。泛艳摇丹阙,扬芳入粉闱。发生当有分,枯朽幸因依。
山空水绕篱,几日此栖迟。采菊频秋醉,留僧拟夜棋。桂阴生野菌,石缝结寒澌。更喜连幽洞,唯君与我知。
绚丽繁霞彩,荧煌瑞锦堆。夜深疑睡去,日暖怕慵来。
床前何必问云何,霜顶谁将手自磨。可是法身真有病,皱眉头处为人多。
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吟。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