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霜元不与花宜,颇怪梅花亦后时。
庾岭别来无驿使,少林忽见有横枝。
花工真幻知谁办,诗老题评岂我欺。
世味饱谙浑似蜡,对花不饮漫赓诗。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蜡梅》是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蜡梅为主题,通过描绘蜡梅的特点和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以下是对《蜡梅》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蜡梅》中文译文:
冰霜从不与花共存,
蜡梅奇异在晚时。
庾岭上不再有驿站,
少林中忽见横枝。
花的精巧如幻境,
老诗评判岂可欺。
对世俗饱经历炼,
与花齐赏不贪诗。
诗意和赏析:
《蜡梅》以冬季的蜡梅花为主题,通过对蜡梅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诗人首先指出冰霜和花朵并不共存,暗示了蜡梅的特殊性。诗句中的“颇怪”表明蜡梅的开放时间相对较晚,与其他花朵相比显得不合时宜。
接下来,诗人以庾岭和少林寺为背景,通过描绘这两个地方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变迁和世事的无常。庾岭曾经是一个驿站,但现在不再有驿使,暗示着时代的变迁和交通的发展。而在少林寺中,诗人忽然发现蜡梅盛开,横枝枝干上有花朵,这进一步强调了蜡梅与众不同的特点。
诗人进一步提到蜡梅花的花朵工艺精巧,几乎像是幻境一般。这里的花工真幻,把蜡梅花的美妙形态与诗人的感叹相结合,反映了诗人对蜡梅艺术价值的赞叹。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饱经历炼,对人生的看淡态度。诗人表示自己不贪恋诗词,与花儿一样欣赏自然的美丽,不受世俗的束缚。
整首诗词以蜡梅为线索,既描绘了蜡梅自身的特点,又通过对庾岭和少林寺的描写,折射出时光的变迁和人生的起伏。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以及对世事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呈现出一种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的意境。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玉尘固清俸,也莫大餐多。试问采薇子,而今还在麽。
肺渴常止酒,目昏复捐书。蒲团坐袖手,一窗宽有余。心知世缘薄,分与钟鼎疏。湛然千仞渊,养此径寸珠。光明照忧患,何适不自娱。白云可与友,晴空闲卷舒。
树杪过流星,轻霜落半庭。疏花与孤客,相对一青灯。
梅花似雪。赏花记得同欢悦。更阑犹自贪攀折。不怯春寒,须要待明月。如今月上花争发。疏枝冷蕊对离缺。人心只道花争别。不道人心,不似旧时节。
南山一尺雪,雪尽山苍然。涧谷深自暖,梅花应已繁。使君厌骑从,车马留山前。行歌招野叟,共步青林间。长松得高荫,盘石堪醉眠。止乐听山鸟,携琴写幽泉。爱之欲忘返,但苦世俗牵。归时始觉远,明月高峰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