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
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诗词中的译文如下:
在剡县石城寺礼拜,是腊月的八号。
石壁上有金像,香山边有铁围。
我下生时见到了弥勒佛,满怀虔诚回向归心。
竹柏围绕禅庭,古色古香。
楼台在世间稀有,难得一见。
夕阳映照着岚色,增添了气息。
余晖发出光辉,闪烁着美丽的光芒。
讲席上请来高僧谈经,泉堂里浴衣施行。
愿意接受功德的水洗涤,从此去尘垢。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剡县石城寺的礼拜场景。石城寺是一个古老的寺庙,有金像,有香山,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作者在这里见到了弥勒佛,并怀着虔诚的心愿向佛祖回向。诗中描述了禅庭的景色,竹柏环绕,给人一种古意盎然的感觉。楼台罕见于世,散发着诗人眼中的光辉。夕阳映照在云雾之间,增添了一份美丽的气息。讲席上请来高僧谈经,泉堂里施行浴衣,展示了寺庙的庄严和敬仰的氛围。作者愿意接受寺庙的功德水,以洗涤身心,净化心灵,追求清净归来。整首诗运用了具体的场景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通过寺庙的景象和仪式,展示了作者对佛教信仰的虔诚和对修行的向往。
珠树森森秀阮林,高堂有母各欢心。兰陔娱养时多暇,勿遣平安阙嗣音。
六十归来,今过七十,感谢圣恩嘉惠。早眠晏起,渴饮饥餐,自己了无心事。数卷残书,半枚破砚,聊表秀才而已。道先生、快写能吟,直是去之远矣。没寻思、拄个青藜,*双芒屦,走去渡头观水。逝者滔滔,来之衮衮,不觉日斜风细。有一渔翁,蓦然相唤,你在看他甚底。便扶杖、穿起
村烟城树远依依,解指青溪与翠微。风送白鱼争入市,江过黄鹄渐多矶。家从久念方惊别,地喜初来也似归。近日江南新涝后,稻虾难比往年肥。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总道狙公不易量。朝三暮四尽无妨。旧时邺下刘公干,今日家中白侍郎。歌浩荡,酒淋浪。浮云身世两相忘。孤峰顶上青天阔,独对春风舞一
已饱忧患味,方收翰墨动。龙飞新进士,猿臂老将军。千里推车轴,群工愧斧斤。天乎如有意,更为续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