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落荒村野水涯,貌枯神泽骨槎牙。
一生知历几多雪,绝好只消三两花。
万木尊为诸老行,孤根淡似道人家。
儿时见汝今头白,正拟相看度岁华。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老梅》是宋代诗人艾性夫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棵老梅树在荒村野水边的景象,以及它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摇落荒村野水涯,
貌枯神泽骨槎牙。
一生知历几多雪,
绝好只消三两花。
万木尊为诸老行,
孤根淡似道人家。
儿时见汝今头白,
正拟相看度岁华。
《老梅》表达了作者对一棵老梅树的赞美和思考。诗的开头描述了这棵梅树矗立在荒村野水边,它的枝叶摇曳着,似乎在述说着它曾经的辉煌和荣耀。尽管外表显得干瘪,但它依然散发着一种神秘与活力,仿佛它的骨骼都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接着,诗人反思了这棵老梅树所经历的岁月。它经历了多少次的寒冬和风雪,但它所展现出的美丽只需要三两朵花就能完全体现。这种含蓄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了老梅树坚韧不拔的品质和生命的意义。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将老梅树与其他的树木进行对比。他将老梅树尊为众多树木中的长者,孤独的根深藏于泥土之中,宛如隐居山林的道士。这种比喻使读者感受到了老梅树的高尚和超脱。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老梅树的情感。他回忆起自己童年时见到这棵梅树,而现在它的枝头已经斑白。诗人正打算与老梅树共度岁月的荣华,这也可以理解为对生命和时光流转的思考。
整首诗以老梅树为主题,通过对其外貌、历史和意义的描绘,展现出了作者对生命、岁月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传递出了作者对老梅树的崇敬和赞美,以及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城市如煁灶,输兹山水乡。松深不见日,瀑近自生凉。静里疑秋至,吟边喜昼长。蕉衣与纨扇,皆弃在空箱。
曾发箫声水槛前,夜蟾寒沼两婵娟。微波有恨终归海,明月无情却上天。白鸟带将林外雪,绿荷枯尽渚中莲。荣华不肯人间住,须读庄生第一篇。
淡烟疏雨东篱晓。菊团凄露真珠小。青蕊抱寒枝。因谁特故迟。曾是骚人盼。羞做茱萸伴。揉破郁金黄。与君些子香。
春来生怕恼吟魂,不待春来便出村。诗骨瘦来山并耸,酒肠宽去海都吞。板桥晴雪梅花路,茅店东风竹叶尊。囊底青蚨有三百,未甘骑马傍人门。
月里谁横笛,秋深战垒闲。别吹新曲调,偏照旧关山。响激商飙起,声随陇水潺,远传边塞外,高入广寒间。解白嫦娥发,能苍壮士颜。倚楼人谩拜,何日凯歌还。
瘿妇趁墟城里来,十十五五市南街。行人莫笑女麤丑,儿郎自与买银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