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穴流流清泉,古来名有自。
至今存一息,呼吸竅万类。
山以泉为津,石以穴为鼻。
无形本圹天,有质著平地。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沥鼻峡》是宋代诗人阳枋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双穴流流清泉,
古来名有自。
至今存一息,
呼吸竅万类。
山以泉为津,
石以穴为鼻。
无形本圹天,
有质著平地。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自然界中的一种奇妙联系和生命的传递。诗人以泉水和穴洞比喻山脉和石头,以呼吸和万物的生机相联系。无形的天地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联系,而有形的物质则扎根于平凡的土地。
赏析:
《沥鼻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微妙而奇特的联系。"双穴流流清泉"意味着山脉中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动,而这种流动与古代所流传的美名相吻合。诗人进一步指出,即使在现在,这种流动也仍然存在着微弱的气息,通过万物的呼吸而延续。山以泉水为津润,石头以穴洞为呼吸之所,将自然景物与生命息息相关起来。整首诗表达了一种精神与物质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界中微妙的生命传递。
这首诗以简洁而巧妙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奇妙联系的领悟和赞美。它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延续,引发人们对自然界中微妙的奥秘的思考。同时,诗人通过对山、石、泉的比喻,也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自然界中万物有机联系的哲学观念。这首诗在简洁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蕴,是一首值得品味和思考的佳作。
万里一飞篷。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有怀南涧老,月冷梦魂赊。烟闭金丹灶,云迷玉斧家。高云嗟缥缈,醉墨喜倾斜。明日秋风起,愁看菊蕊花。
眼底论人物,如君亦壮哉。作书犹乞米,造物不怜才。跋履妨诗笔,祛除近酒杯。飞尘栖剑室,归棹莫迟回。
杜鹃啼血诉春归,惊落残花满地飞。惟有帘前双燕子,惜花衔起带香泥。
泉光四散骇猿猱,迸起平池点滴高。谁欲斗量徒积梦,人将瓶汲肯辞劳。声随夜雨穿疏箔,名逐春风入小槽。别有雷峰峰下圃,一泓埋没在蓬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