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珍较半菽,丰悴岐两端。
志士傃所逢,心泰体亦安。
李侯贫食粥,吾独於此观。
灶妇不余颦,邻券有后还。
颜帖孰嗣之,范叔可胜寒。
破碓砂瓶前,兰佩杂本难。
堂堂五字律,铓锷凛莫干。
不羡侏儒饱,宁追陋巷颜。
挈瓶肯见分,特特扣荆关。
读诗良起予,投匕忘悲叹。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李伯成食甘豆粥和渊明诗分寄次韵》是宋代陈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八珍较半菽,丰悴岐两端。
李伯成与陈造相较八珍佳肴与简单的菜粥,前者代表了富裕与丰盈,后者则显现了贫困和憔悴。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使得他们的生活状态差异明显。
志士傃所逢,心泰体亦安。
这里所指的"志士"可能是指李伯成和陈造这样的有志之士。无论他们在遇到什么样的困境时,内心都能保持平静,身体也能健康安康。
李侯贫食粥,吾独於此观。
李伯成贫困地只能吃粥,我对此表示独特的观察和思考。这句诗意味深长,可能传达了作者对李伯成的佩服和钦佩之情。
灶妇不余颦,邻券有后还。
灶妇毫不怨恨地为他们煮粥,而邻居们则帮助他们还债。这两句展现了人情淳朴和邻里之间的互助精神。
颜帖孰嗣之,范叔可胜寒。
这两句诗暗指李伯成和陈造在境遇困顿时依然能保持自尊和坚守自己的信仰,与历史上的颜帖和范叔相比,更能抵御严寒。
破碓砂瓶前,兰佩杂本难。
在破碓和砂瓶前,摆放着兰花灯和各种书籍,意味着作者仍坚持学习和追求文化的心态。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坚持自我修养和文化追求的认同。
堂堂五字律,铓锷凛莫干。
这里的"五字律"指的是五言绝句的诗体,诗歌以铿锵有力的句式和凛冽的气势表达出来,充满了力量和激情。
不羡侏儒饱,宁追陋巷颜。
作者并不羡慕那些身体矮小但衣食无忧的人,更愿意追随那些在卑微的巷子里奋斗的人,这种追求内心价值和精神力量的态度令人敬佩。
挈瓶肯见分,特特扣荆关。
作者愿意带着瓶子去寻找自己的道路,即使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碍。他决心要闯过荆棘关,追求自己的梦想。
读诗良起予,投匕忘悲叹。
作者通过阅读诗歌来激发自己的豪情壮志,投身于追求理想的道路中,忘却了悲伤和叹息。
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描绘了作者对李伯成的敬仰和对贫困环境下的志士的赞赏。通过对比贫富、困境与坚守、邻里互助等对立面,展现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于追求内心价值的追求。诗词通过深入的描写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格力量和精神追求的推崇,激励人们在逆境中坚守信念,追求理想。
山县为官不见山,一朝列嶂忽当关。抽身牒拆时舒眼,领客杖藜聊解颜。常乐本来由我静,倦飞每尔愧知还。莫嫌邑小仍兼陋,曾有涪翁赏中间。
娇黄无力趁芳菲,待得秋风落叶飞。空有丹心能就日,年年憔悴对斜晖。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长飚卷炎埃,澄空出秋素。迢迢铁瓮城,回首隔苍雾。酒帘颺荒市,笳鼓发深戍。倚逢问舟人,云是新丰路。篱路鸡欲栖,野水牛半流。不见抱琴人,斜阳在高树。
穷人不谋欢,元夜如常时。晴雨均寂寞,蚤与一睡期。朱门粲灯火,歌舞临酒池。酒阑欢不足,九街恣游嬉。前呵惊市人,箫鼓逐后随。片云头上黑,翻得失意归。
大庾岭头春似海,不是寻常白玉堂。昨夜护龙河上看,一天明月四檐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