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中兴相,名高北斗南。
茂弘恢远量,安石畅玄谈。
六策陈丹扆,三休寄梦庵。
人亡今孰赖,忧国意如惔。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李丞相挽诗三首》是宋代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文武兴盛之际,李丞相名声高耸,如北斗星照耀南方。他的功业辉煌,影响深远,他的言谈畅达,宛如安石畅谈玄理。他提出了六策,对国家政务发表了深刻的见解,他三次请辞,寄情于梦庵。如今人已逝去,那个能够拯救国家的人在哪里?忧国之情如同惊愕。
诗意:
这首诗词是刘子翚以挽诗的形式,表达对李丞相的赞美和思念之情。诗中借用了北斗星的比喻,将李丞相的声望比作北斗星照耀南方,形容他在文武兴盛时期的卓越地位和影响力。诗人称赞李丞相的才智,将其与安石相比,认为他的言谈非常有深度,能够畅谈玄理。诗人还提及了李丞相提出的六策和三次请辞,以及他对梦庵的倾诉,表达了对李丞相的敬佩和思念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今局势的忧虑,感叹没有人能够像李丞相那样拯救国家,忧国之情油然而生。
赏析:
这首诗词以李丞相为主题,通过对他的事迹和才华的赞美,展现了他在宋代文武兴盛时期的重要地位和卓越影响力。诗人运用了北斗星的比喻,将李丞相的声望和地位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诗人还对李丞相的才智和见解进行了赞美,将他与安石相提并论,突显了他在政治和学术上的重要贡献。诗人通过提及李丞相的六策和三次请辞,以及寄情于梦庵,展现了李丞相的坚持和深思熟虑之处,使诗词更具情感和思想深度。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今局势的忧虑和对李丞相的思念之情,使整首诗词具有时代感和情感共鸣。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李丞相的讴歌,展现了他的伟大和留下的印记,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李丞相的敬仰之情。
岫云休怪此行徐,出处家风本俗如。当任宣尼无俟驾,肯辞孟子范驰驱。如金岁月人奔竞,似玉行藏我卷舒。极目冥鸿挥绿绮,忘情鱼鸟尽江湖。
王郎天下士,中和自生禀。澹然初无营,见者辄敛衽。幕中资婉画,处事极精审。与人如恐伤,律己渊冰懔。深恐马骇舆,要使鸮食葚。一寸忧国心,几年不甘寝。此意大未酬,退静若已甚。使之行所学,庶几人奠枕。向来孰间之,未免斯立噤。川泳而云飞,赖有东阳沈。露章极推毂,分韵
剑刃翻身犹是钝,屋头问路太无端。楚鸡不是丹山凤,何必临风刷羽翰。
鸣不择上林,栖不依华屋。雄飞各呼雌,翩翩自相逐。渴饮野田水,饥啄野田粟。一饮一啄能几何,慎勿远飞投网罗。君不见金笼老鹦鹉,向人空作闲言语。
老来已谢著书忙,但向清游访睡乡。寄语深师与包叟,可无客枕假云堂。
绿树覆沧浪,高斋敞夕阳。鸟殊闻法曲,花故忆明妆。碧酒衔风急,清琴拂水长。况逢岩壑侣,同醉白云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