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暖春才半,蹊深气已暄。
风光何处好,雪浪此时翻。
匀似金刀翦,装成玉杖繁。
夭桃漫相压,吏部竟谁言。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李花》是宋代诗人强至所作,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初现的景象。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地暖春才半,
蹊深气已暄。
风光何处好,
雪浪此时翻。
匀似金刀翦,
装成玉杖繁。
夭桃漫相压,
吏部竟谁言。
诗意: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主题,描绘了地面已经温暖,春天才过了一半的时候。小路崎岖而深,空气已经变得温暖起来。诗人询问风景何处最美,此时的雪浪已经翻滚起来。它们像是用金刀整齐地剪裁一样,装饰成繁复的玉杖。娇嫩的桃花盛开得满地都是,但是官府却没有人提起。
赏析:
《李花》以简洁而细腻的语言描绘了春天初现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述地暖与春才半的关系,揭示了春天的到来已经带来了温暖,同时也意味着春天的美好还未完全展现。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风景之美的追问,以及对现实中被忽略的美的思考。最后两句诗以夭桃漫相压与吏部竟谁言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被忽视的悲愤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刻画,将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故相结合,抒发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通过描绘细腻的春天景象,诗人唤起读者对自然之美的感知,同时也引发对社会中被忽视的美好事物的关注。《李花》展现了强至独特的诗境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使读者在欣赏诗意的同时,也能对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产生共鸣。
居家到底胜居官,啼鸟声中昼掩关。待得小园花落尽,更须移酒对青山。
万条银烛引天人,十月长安半夜春。步障三千隘将断,几多珠翠落香尘。一人女婿万人怜,一夜调疏抵百年。为报司徒好将息,明珠解转又能圆。人主人臣是亲家,千秋万岁保荣华。几时曾向高天上,得见今宵月里花。比翼和鸣双凤凰,欲栖金帐满城香。平明却入天泉里,日气曈曨五色光。
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灭,至今奚虏奉遗祠。
卑栖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蒙叟自当齐黑白,子牟何必怨江湖。秋天响亮频闻鹤,夜海曈曨每见珠。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能信解嘲无。
月华未上鼓声喧,又向山阴过上元。五岁镜湖才一熟,今年灯市始应烦。留连昼景通三夜,呼吸阳和达九门。游客不知千古意,看人看火漫奔奔。
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