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仪秦去,从衡直到今。
士级贫失节,交以利知心。
乍可昏求火,何堪昼见金。
狂澜回已倒,独幸有山林。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利交》是宋代诗人仇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在利益关系中真正的交情与忠诚的价值,通过对比士人贫困失节与交往中的利益纠葛,展现了作者对于山林生活的向往。
诗词中的"利交"指的是在交往中以利益为基础的人际关系。诗人通过"一自仪秦去,从衡直到今"来回顾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于利益关系的深刻认识。"士级贫失节,交以利知心"揭示了士人因为贫困而无法保持节操,只能以利益作为判断他人真心的依据。
然而,诗人对于这种利益交往心生疑虑:"乍可昏求火,何堪昼见金"。这句诗意味着当面对利益的迷惑时,人们常常会忽视真正的友谊和忠诚。在这种情况下,独自躲避于山林之中成为了诗人的选择:"狂澜回已倒,独幸有山林"。山林被视为可以远离俗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地方,诗人在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这首诗词通过对于利益关系的揭示,表达了对于真正的交情和忠诚的渴望。诗人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警示人们在现实世界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追逐利益的诱惑所迷惑。与此同时,诗人对于山林生活的赞颂也透露出对于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认为在山林中可以远离喧嚣,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安宁。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展现了作者在宋代社会背景下对于人情世故和真实友谊的思考。
中夜不成寐,屋梁落月空。揽衣惊鼠散,看剑炙灯红。吾道空山里,年华细雨中。故人有傲吏,相忆兴还同。
故侯将我到山中,更上西峰见远公。共问置心何处好,主人挥手指虚空。
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
洞门千尺挂飞流,玉碎珠联冷喷秋。今古不知谁卷得,绿萝为带月为鉤。
藩宣秉戎寄,衡石崇势位。年纪信不留,弛张良自愧。樵苏则为惬,瓜李斯可畏。不顾荣官尊,每陈丰亩利。家林类岩巘,负郭躬敛积。忌满宠生嫌,养蒙恬胜智。疏钟皓月晓,晚景丹霞异。涧谷永不谖,山梁冀无累。颇符生肇学,得展禽尚志。从此直不疑,支离疏世事。
满院松桂阴,日午却不知。山人睡一觉,庭鹊立未移。出檐趁云去,忘戴白接z5.书眼若薄雾,酒肠如漏卮。身外所劳者,饮食须自持。何如便绝粒,直使身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