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自须欣喜,明朝池上秋风。
听雨如听古乐,得书似得良朋。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立秋前六言》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立秋前的喜悦之情,以及对秋天的美好期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今日自须欣喜,明朝池上秋风。
听雨如听古乐,得书似得良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六言绝句形式,展现了作者对立秋前景象的喜悦之情。首句“今日自须欣喜”,表达了作者对当下的喜悦心情,可能是因为天气的转凉、秋意的渐浓,或者是因为某种个人的喜事。第二句“明朝池上秋风”,描绘了明天早晨在池塘上吹拂的秋风,暗示了秋天的来临。这两句通过对当下和未来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秋天的期待和喜爱。
接下来的两句“听雨如听古乐,得书似得良朋”,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听雨和得书与古乐和良朋相联系。这里的“听雨如听古乐”表达了作者对雨声的喜爱,将雨声与古代音乐相提并论,暗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而“得书似得良朋”则表达了作者对书籍的珍视,将阅读书籍与结交良朋相比,强调了书籍对于心灵的滋养和启迪的重要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立秋前景象的喜悦和对秋天的美好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书籍的珍视。通过对当下和未来的描绘,以及对雨声和书籍的比喻,诗词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欣赏自然和追求知识的情感。
江渎池头烂醉归,青旗日晚插城扉。正驰玉勒冲红雨,又挟金丸伺翠衣。老境渐侵欢意尽,旧游欲说故人稀。凭高三叹君知否,倦鷁无风亦退飞。
归未卜。频倒金驱纤玉。明月绡窗停剪烛。搦愁题蠹绿。秋水娟娟鱼目。腰素几分销缩。接得云笺无意读。雕鞍何处宿。
未挂丹题雁塔中,重来溪上觅筠翁。相期老眼横遥碧,莫着征衫走软红。得失漫嗟蝉翼重,才名合见马群空。三年小度惊人手,未信朱衣也不公。
何地堪相饯,南楼出万家。可怜高处送,远见故人车。野果新成子,庭槐欲作花。爱君兄弟好,书向颍中夸。
逝者如斯书夜长,会心能使百忧忘。生前身后浑如此,丝竹之音孔子堂。
身即林园不世功,喜惊今乃有人同。规模内相雄文里,景物时贤杂咏中。前辈风流何敢似,后来评论想能公。谁曾寤寐声形隔,真乐从兹触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