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直须富有,文章政要深藏。
玉在山中辉润,兰生林下芬芳。
曾几(一○八五~一一六六),字吉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徽宗朝,以兄弼恤恩授将仕郎。试使部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雍博士,除校书郎。歷应天少尹。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提举淮东茶盐。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改提举湖北茶盐,徙广西运判,歷江西、浙西提刑。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会兄开与秦桧力争和议,兄弟俱罢。逾月復广西转运副使,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侨居上饶七年,自号茶山居士。二十五年桧卒,起爲浙东提刑。明年改知台州。二十七年召对,授秘书少监,擢权礼部侍郎。以老请谢,提举洪州玉隆观。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以左通议大夫致仕。干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謚文清。有《经说》二十卷、文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茶山集》八卷。《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曾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武殿本),及《两宋名贤小集》所收《茶山集》(简称小集)、《瀛奎律髓》(简称律髓)。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李商叟秀才求斋名于王元渤以养源名之求诗》是宋代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李商叟秀才向王元渤请求题写斋名,以养源名之求诗。
学问需要财富积累,文章的政治要旨应当深藏。
玉石在山中闪耀光辉,兰花在林下散发芬芳。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李商叟作为一个秀才,向王元渤请求为自己的斋室起个名字,并希望王元渤能够以自己的才识赞美他的名字。诗人表达了学问和文章的重要性,认为学问需要通过财富的积累来支持,而文章的政治要旨则应当深藏不露。通过描绘山中闪耀的玉石和林下散发的兰花,诗人表达了学问和文章的珍贵与美丽。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对学问和文章的重视。诗人认为学问需要财富的支持,这可能暗示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于一个秀才来说,财富和地位的提升对于发展学问是必要的。文章的政治要旨则应当深藏不露,这可能是诗人对于政治的警示,暗示了在封建社会中,文人要谨慎表达政治观点。
诗中的玉石和兰花象征着学问和文章的价值和美丽。玉石在山中闪耀光辉,意味着学问的珍贵和辉煌。而兰花生长在林下,散发出芬芳的香气,象征着文章的美丽和魅力。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于学问和文章的赞美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对学问和文章的重视和赞美。同时,诗人也暗示了在封建社会中,发展学问和表达政治观点需要谨慎而深藏。
雨过风微。温泉浴倦,妃子妆迟。翠袖牵云,朱唇得酒,脸晕胭脂。年年海燕新归。怎奈向、黄昏恁时。倚遍琼干,烧残银烛,花又争知。
海水不可解,连江夜为潮。俄然浦屿阔,岸去酒船遥。惜别耐取醉,鸣榔且长谣。天明尔当去,应便有风飘。白鹭洲前月,天明送客回。青龙山后日,早出海云来。流水无情去,征帆逐吹开。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痛饮龙筇下,灯青月复寒。醉歌惊白鹭,半夜起沙滩。
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泪添吴苑三更雨,恨惹邮亭一夜眠。讵有青马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他时脱便微之过,百转千回只自怜。
寻牛须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易寻。
疏林远野见秋毫,破晓阳乌羽翼高。湖面平於开匣镜,出棱光并发硎刀。闭门听雨宁论日,散策寻冈莫数遭。世上几人能壁俗,簿书堆案想官曹。
危亭秋尚早,野思已无穷。竹叶一尊酒,荷香四座风。晓烟孤屿外,归鸟夕阳中。渐爱湖光冷,移舟月满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