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面山水,境与动静兼。
惟动故能乐,惟静故能廉。
乐也知有馀,廉也笑无餍。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廉馀堂》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堂面对着山水,境界中既有动感又有静谧。通过对动与静的对比,诗人表达了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廉洁清正的品德。
诗意:
诗人以高堂面山水为背景,将动态与静谧融合在一起,传达了一种平衡与和谐的境界。他认为只有在积极进取的动态中,人们才能找到乐趣;而在静谧中,人们才能保持廉洁的品德。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廉洁清正的品德是人生中重要的价值追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境界的独到见解。高堂面山水象征着人生的舞台,动与静则代表着不同的状态和心境。诗人通过对动与静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生活中不同层面的体验和价值。
诗中的“乐”与“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乐是指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状态,而廉是指廉洁正直、不贪不餍的品德。诗人以乐与廉为主题,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他认为乐观的心态能够带来快乐,而廉洁的品德则能使人保持清白无私的态度。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界的思考,既有哲理性的意味,又具有一种深深的人生体验。通过对动静的巧妙运用,诗人展示了一种平衡与和谐的境界,呼吁人们在追求乐趣的同时,保持廉洁的品德。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高尚的品德观念,给人以启示和鼓舞,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的深思。
总之,《廉馀堂》是一首具有哲理和人生体验的诗作,通过对动与静的描绘,表达了乐观向上和廉洁清正的情感与追求,为读者提供了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和启示。
居家到底胜居官,啼鸟声中昼掩关。待得小园花落尽,更须移酒对青山。
万条银烛引天人,十月长安半夜春。步障三千隘将断,几多珠翠落香尘。一人女婿万人怜,一夜调疏抵百年。为报司徒好将息,明珠解转又能圆。人主人臣是亲家,千秋万岁保荣华。几时曾向高天上,得见今宵月里花。比翼和鸣双凤凰,欲栖金帐满城香。平明却入天泉里,日气曈曨五色光。
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灭,至今奚虏奉遗祠。
卑栖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蒙叟自当齐黑白,子牟何必怨江湖。秋天响亮频闻鹤,夜海曈曨每见珠。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能信解嘲无。
月华未上鼓声喧,又向山阴过上元。五岁镜湖才一熟,今年灯市始应烦。留连昼景通三夜,呼吸阳和达九门。游客不知千古意,看人看火漫奔奔。
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