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情谁道尔无知,秋去春来不失期。
今岁亲雏又成就,去地宁不重依依。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梁燕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物情谁道尔无知,
秋去春来不失期。
今岁亲雏又成就,
去地宁不重依依。
诗意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关于燕子的画面,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时间流转和生命变迁的感慨。
诗人以燕子为喻,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景象的赞叹。第一句"物情谁道尔无知"意味着物象无法感知或理解自己的变化。燕子不知道春去秋来,但它们仍然如期迁徙。这种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和无知使人不禁感叹。
接着,诗人提到今年的幼雏已经长大成熟,表明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成长。"今岁亲雏又成就"一句表达了燕子的繁衍和生命的延续,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最后一句"去地宁不重依依"表达了燕子离开巢穴迁徙的情景。诗人以燕子的离去暗示着离散和别离的主题,同时也传达了对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赏析:
《梁燕吟》通过描绘燕子的生命循环和迁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变迁的思考和感慨。诗人以燕子作为意象,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类的生命相联系,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生命脆弱性的认识。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示了邵雍深刻的生命观和对人世间变幻的思考。通过对燕子的描绘,诗人唤起了读者对时间流逝、生命轮回和离别的共鸣,引发了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媒介,通过对燕子的描绘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感悟,引发了读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和反思。
千山已尽一峰孤,立马行人莫疾驱。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
平时莲实吾羊枣,日饫甘寒不自疑。病恐伤生来源事,居多节口甚婴儿。舌融沆瀣诗能说,手掬珠玑我属思。对酒移风劳想像,静看千柄泛前池。
赤脚踏层冰,素蟾浴清水。可怜偷桃儿,竟以寒饿死。木瓢挂空壁,蠹册堆破几。有子如矮奴,踉啮入城市。
圣君宵旱念生民,重命甘盘秉国钧。引马但传三刻漏,喘牛休问四时春。羹和旧鼎黄金铉,雪压新堤白玉尘。应念前年献诗客,谪官无俸不胜贫。
风流人物曹刘上,俊逸诗章鲍谢间。好似骑鲸天上去,不应著脚向尘寰。
去年借宅寄生儿,今岁群儿又学伊。差面见他莺与鷰,向人强道不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