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样初黄过闺九。
鲜妍时更宜寒。
挽回人意不成阑。
香罗堆叶密,芳意著心单。
过与后房歌舞手,轻盈喜色生颜。
堕钗拥髻与垂鬟。
欲知谁称面,遍插一枝看。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临江仙(送叠罗菊与赵使君)》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师道。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官样初黄过闺九。
鲜妍时更宜寒。
挽回人意不成阑。
香罗堆叶密,芳意著心单。
过与后房歌舞手,
轻盈喜色生颜。
堕钗拥髻与垂鬟。
欲知谁称面,遍插一枝看。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送别叠罗菊和赵使君的场景。诗人以写景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离别的惋惜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菊花的细节,表达了菊花在寒冷的季节中更显鲜妍美丽的特点。诗人用香罗、芳意等词语来形容菊花的美丽和芬芳,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在送别时,诗人看到后房里的人们歌舞欢快,喜悦的情绪溢于言表。最后,诗人希望通过插一支菊花来询问离别的人是谁,以此表达自己对离别的思念和对彼此的祝福。
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叠罗菊和送别场景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离别的感慨之情。诗中的菊花象征着美丽和坚韧,它们在寒冷的季节中依然怒放,给人以希望和激励。诗人通过描绘菊花的细节,以及将菊花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展示了他对美丽事物的敏感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后房歌舞和欢快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离别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通过描写后房的欢乐场景,表达了对离别的祝愿和对彼此的期待。最后一句"欲知谁称面,遍插一枝看",以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和对离别者的祝福。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
奉义至江汉,始知楚塞长。南关绕桐柏,西岳出鲁阳。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悲风桡重林,云霞肃川涨。岁宴君如何,零泪沾衣裳。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一闻苦寒奏,再使艳歌伤。
千峰万峰翠入门,一树两树啼断猿。山后山前鸠唤妇,舍南舍北竹生孙。烟迷洞口苔三径,风吼松梢月一痕。芍药未花春未老,客来到此倒芳樽。
九日强游登藻井,发稀那敢插茱萸。横空过雨千峰出,大野新霜万壑铺。更望尊中菊花酒,殷勤能得几回沽。
结发为飞骑,相从霍冠军。征南诸将士,枯骨论功勋。
寒流一带槛前横,落日诸峰霞外明。水断新洲添五里,客寻旧路却重行。江车自转非人蹈,沙碓长舂彻夜鸣。畴昔稚桑今秃树,如何白发不教生。
笠泽多异竹,移之植后楹。一架三百本,绿沈森冥冥。圆紧珊瑚节,钐利翡翠翎。俨若青帝仗,矗如紫姑屏。槭槭微风度,漠漠轻霭生。如神语钧天,似乐奏洞庭。一玩九藏冷,再闻百骸醒。有根可以执,有pF可以馨。愿禀君子操,不敢先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