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邑有何好,利民翻害身。
怕回湘水月,惊失象台春。
暮草已多碧,园花空复新。
更嫌莺自语,幽愤不胜陈。
叶适(一一五○~一二二三),字正则,号水心,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授平江节度推官,改武昌军节度判官,浙西提刑司干办。召爲太学正,迁太常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光宗即位,出知蕲州。入爲尚书左选郎官,迁国子司业。除太府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宁宗立,韩侂胄专政,宰相赵汝愚贬,亦被劾主管沖佑观。起爲湖南转运判官。迁知泉州。开禧初,除权工部侍郎。北征兵败,除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侂胄诛,以附侂胄用兵,夺职奉祠凡十三年。嘉定十六年卒,年七十四。有《水心先生文集》、《习学记言》等。《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叶适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正统十三年黎谅刻《水心先生文集》(其中诗三卷)爲底本。校以清光绪八年瑞安孙衣言校注本(简称校注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林签判挽诗》是宋代叶适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体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诗词中的中文译文如下:
作邑有何好,利民翻害身。
怕回湘水月,惊失象台春。
暮草已多碧,园花空复新。
更嫌莺自语,幽愤不胜陈。
这首诗词通过对作邑(指官府)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关切。作者认为官府只顾谋求私利,却给百姓带来了伤害。
诗词的诗意通过对回湘水月和象台春的提及,展示了作者对美好自然景色的向往。然而,作者却忧虑自己可能会错过这些美景,因为他的心被社会纷扰所困扰。
诗词的赏析中,作者运用了简练的语言,凭借寥寥数语,表达了他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通过描绘暮草已多碧、园花空复新,作者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幻和生机,与官府的腐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莺鸟自语的嫌恶之情,莺鸟自语也可以理解为社会上的虚伪言行。作者的幽愤之情无法言说尽,他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忧虑溢于言表。
总的来说,《林签判挽诗》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忧虑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既有批判现实的一面,又有对美好事物的渴望,给人以思考和共鸣。
珠自右,紫电入丹城。内养婴儿成赤象,时逢五转采阳精。火自水中生。烧鬼岳,紫电起峥嵘。随意嬉游寰海内,寐如砂碛卧长鲸。时序与偕行。
海内埏埴遍,汉阴旌旆还。望留丹阙下,恩在紫霄间。冰雪背秦岭,风烟经武关。树皆人尚爱,辕即吏曾攀。自惜两心合,相看双鬓斑。终期谢戎务,同隐凿龙山。
峭壁苍苍苔色新,无风晴景自胜春。不知何树幽崖里,腊月开花似北人。
南墙钜竹拂青烟,正在空斋簿领前。欲向韩门借余润,乞将白璧种蓝田。
故人遗我酒,气味芳似清。置之屋壁间,兴至时一倾。银杯度一合,三釂已彻觥。既免戒沉湎,且无忧病酲。嵇阮愧令德,刘石无遐龄。荒狂有何乐,徒以酒自名。吾幸免困此,庶几尽平生。
带郭人烟少,通村径路微。水光浮栋宇,野色动窗扉。小树无重数,前山不合围。艰危邻虎窟,奔迫诡牛衣。白舫意何适,丹枫看即稀。西园小茅屋,知复几时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