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无所来,去无所去。
瞥转玄关,佛神罔措。
释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号松源,俗姓吴,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二十三岁受戒于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于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于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歷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干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于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隠,命爲首座。不久出世于平江府阳山澂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爲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隠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衆。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爲南岳下十八世,密庵杰禅师法嗣。有《松源崇岳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陆游撰《塔铭》。 崇岳诗,以辑自《语录》者编爲一卷,以《语录》卷下单编之偈颂贊及他书所录编爲另一卷。
《临终偈》是宋代释崇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来时并无来处,去时亦无去处。
匆匆瞥见玄妙之门,佛神陷入迷茫。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生死之间的无常和虚无。作者描述了人生的到来与离去,并通过瞥见玄妙之门和佛神的迷茫,表达了在临终时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赏析:
《临终偈》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哲思和对生死的思考。诗中的 "来无所来,去无所去" 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虚无,强调了一切都是暂时的,无论来时还是去时,都没有固定的归属。瞥见玄妙之门一词,暗指人们在面对死亡的关头,或许能够窥见生命背后的奥秘,但佛神罔措则显示了无论是个人还是佛神,在面对生死之间的边缘时都会感到困惑和迷茫。这种思考和描绘给人以启示,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整首诗以简短的文字表达了深邃的哲理,通过对生死的思考,引发了读者对生命、存在和无常的思索。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抽象的意象,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和思绪,使人们对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有着更深刻的领悟。这种对生死和存在的思考,有助于引发人们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
说得一尺,行得一尺。身非肉团,心如墙壁。用光眉十方,照世眼双碧。诸尘三昧兮在我自然,万像森罗兮与渠平出。
默默守柴荆,人间事颇更。病方知养性,贫始欲谋生。尚有狂奴态,元无老婢声。迩来尘虑尽,勿怪小诗清。
机忘室亦空,静与沃洲同。唯有半庭竹,能生竟日风。思山海月上,出定印香终。继后传衣者,还须立雪中。
庭竹森疏玉质寒,色包葱碧尽琅玕.翠筠不乐湘娥泪,斑箨堪裁汉主冠。成韵含风已萧瑟,媚涟凝渌更檀栾。此君引凤为龙日,耸节稍云直上看。
早日羁游所,春风送客归。柳花还漠漠,江燕正飞飞。歌舞知谁在,宾僚逐使非。宋亭池水绿,莫忘蹋芳菲。
天嫌物兼美,而使密云藏。已向石屏见,何须照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