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上初日,春水送孤舟。
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
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
羁望伤千里,长歌遣四愁。
韦承庆(639—705)字延休,唐代河内郡阳武县(今河南原阳)人。性谨畏,事继母笃孝。第进士。累迁凤阁舍人,在朝屡进谠言。转天官侍郎,凡三掌选,铨授平允。长安中,(公元703年左右)拜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张易之诛,承庆以素附离,流岭表。岁余,以秘书员外少监召,兼修国史,封扶阳县子。迁黄门郎,未拜卒,谥曰温。承庆著有文集六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
凌朝浮江旅思
天晴上初日,春水送孤舟。
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
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
羁望伤千里,长歌遣四愁。
中文译文:
早晨阳光明媚,春水送行舟。
远山若无树影,水潮如静止。
岸边花开又落,江中的鸟儿消失又浮现。
远离故土的思念伤痛遍布,唱着长歌驱散内心的忧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承庆写的,诗人通过描绘凌晨时刻在江上漂流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流浪他乡的思念之情。
诗的前两句“天晴上初日,春水送孤舟”,揭示了诗人离开家乡的情景,阳光明媚,春水缓缓地送着他的船只,显露出一种无边无际的漂泊孤独之感。
接着诗人写到“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表现了无尽的山水和平静的潮水的景象。远山似乎没有起伏,使人感觉像没有树木一样。潮水平静地停滞着,增添了无限的孤独感。
诗的下半部分通过描绘岸边花朵的开放和凋谢,江中鸟儿的消失和浮现,暗示了诗人心中远离家乡的伤感。他的思念之情如同昙花一般盛开又凋谢,江中的鸟儿消失然后再次出现。这种在陌生环境中的漂泊使诗人感到痛苦,内心充满了忧愁。
最后两句“羁望伤千里,长歌遣四愁”,表达了诗人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羁绊使人心伤,漫长的旅途产生了种种忧愁。诗人通过长歌来排遣内心的痛苦,希望以此减轻思念之苦。
整首诗虽然短小,但通过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将自己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融入其中,表达出远离家乡的痛苦与无奈。同时,通过对长歌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减轻痛苦的希望。这首诗展示了唐代流亡诗人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故土的无尽思念。
渔父醒时清夜永。澄澜过尽征鸿影。略略风来欹舴艋。渔父醒。月高露下衣裳冷。渔父笑时莺未老。提鱼入市归来早。一叶浮家生计了。渔父笑。笑中起舞渔家傲。◎遣队(春留冬及一年中。杜若洲边西又东。舞散曲终人不见,一天明月一溪风。水绿山青,持竿好去。)
秋寒初劲。看云路雁来,碧天如镜。湘浦烟深,衡阳沙远,风外几行斜阵。回首塞门何处,故国关河重省。汉使老,认上林欲下,徘徊清影。江南烟水暝。声过小楼,烛暗金猊冷。送目鸣琴,裁诗挑锦,此恨此情无尽。梦想洞庭飞下,散入云涛千顷。过尽也,奈杜陵人远,玉关无信。
六桥箫鼓日喧天,谁料年来渐索然。兴废荣枯都不识,一家活计一渔船。
春云落纸不归天,就把霜刀翦四边。欲送草堂还缩手,少陵惯见浣花笺。
修篁瑟瑟石磷磷,去谒荒祠不厌频。四皓古来无事客,贰车今世最闲人。紫芝欲采非仙骨,红药曾题是近臣。一奠村醪还独酌,满轩松雪照吟身。
无限高贤抑壮图,登临不用起长吁。山川千古战争后,冠剑百年零落馀。浪把功名为忆任,那知富贵岂人谟。丹青曲尽世间妙,写得凭栏意思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