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日身频役,来归岁两徂。
已悲松老大,更觉径荒芜。
筑室期终隐,干时耻异图。
因声里中老,为护竹边雏。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留题竹隐》是赵蕃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逐日身频役,来归岁两徂。
已悲松老大,更觉径荒芜。
筑室期终隐,干时耻异图。
因声里中老,为护竹边雏。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劳累奔波的生活的感慨和思考。诗人用寥寥数语描绘出自己长年辛劳、去来匆匆的身影,感叹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荏苒。他感到松树变老,径路荒芜,似乎与自己的心境相契合。诗人渴望在山林间建造一座隐居之所,但当他在世俗中忙碌时,却因为现实的压力而羞愧于追求理想。最后,他以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责任感,保护着竹林旁的雏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独白。诗人通过对自己劳累奔波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活变迁的感慨。他将自己的心情与松树的老去、径路的荒芜相联系,形成了一种意境上的对比和呼应。诗人的内心渴望与现实的压力产生了冲突,他虽然希望隐居山林,但却因为世俗的责任而无法实现。最后,诗人以一种自然界的情感,关注并保护竹林中的雏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责任感。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思考和情感。它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唤起读者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和情感内涵,使人们在阅读中沉浸其中,引发共鸣。
城楼倒影落湖波,湖上风帆镜里过。归客自炊菰米饭,小娃争唱《竹枝》歌。梭头艇子轻于叶,雪色沙鸥白似鹅。此地将军战时血,春来丹渍藓痕多。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1]: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2],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3],坐听荒城长短更。
小阁凭栏望远空,天河横贯斗牛中。他年鼓角榆关路,马上遥看与此同。
世变日以薄,无从见雍熙。闭门读古书,聊以道自怡。桃李春盎盎,风雨秋凄凄。于春何足喜,于秋何用悲。人生一世间,所忌立志卑。终身有不遇,千载皆明时。我生无所解,肥遁沧海沂。一朝遇名胜,朽腐生光辉。敛衽赞明德,非公谁与归。
遝遝走闾巷,都人起中宵。相拥候府门,惟恐失此朝。尽言来送公,车马城北桥。桥边脂辖亭,大尹此相邀。歌管盛宴集,簪裾合群僚。四座酒既行,相顾魂已销。亭前有杨柳,秋风减长条。折以持赠公,莫厌霜叶凋。节物虽谓晚,比春情更饶。递起劝公饮,双呼金翠翘。岂徒要公醉,恐公
丹楼碧阁南徐馆,疊嶂排峰北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