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今年五十三,诸方参了又重参。
谁能远礼文殊佛,且访颠师海上庵。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留衣庵》是一首宋代刘克庄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子今年五十三,
诸方参了又重参。
谁能远礼文殊佛,
且访颠师海上庵。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刘克庄的心境和追求。他在自述自己年龄的同时,表达了对世俗尘嚣的烦恼。他经历了多次参禅修行,但却感到参悟的道理重复而无新意。因此,他渴望寻求一个更高的境界,远离尘世的纷扰,向文殊菩萨献上远离尘嚣的敬意,并决定去拜访一个位于海上的颠倒世俗的庵院。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刘克庄对尘世烦恼的厌倦和对精神追求的渴望。他在年过半百之际,意识到凡俗世事的虚幻和空泛,对多次参禅修行的重复感到厌倦。他希望能远离世俗的纷扰,寻求一种超越尘嚣的境界。
在诗中,他提到礼拜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智慧和学问的象征,象征着超越尘世的智慧和境界。这表明诗人希望通过虔诚的礼拜来获得智慧的指引和超然的境界。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追求和决心。他决定去拜访一个位于海上的庵院,这个庵院被形容为颠倒世俗的地方,意味着超越尘世的境地。这是诗人寻求超脱和解脱的决心,他希望能在那里找到真正的智慧和心灵的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示了诗人对尘世烦恼的反思和对超越尘嚣的追求。通过对佛教文化的借用和意象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智慧和心灵境界的追求,以及对一种超然的庵院的渴望。这首诗词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意义和超越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抒情性。
此中无他肠,饮少乃辄醉。眼眩力不支,便欲投床睡。顿空名利心,愿弃人间事。渊时千载上,当复知我意。
对言方有默,因默乃名庵。庵留默不遣,一物遂为三。龟扫泥中痕,正恐力弗堪。自问呵默者,了然成妄谈。
又携刀笔泛膺舟,蓝口风高桂楫留。还似郢中歌一曲,夜来春雪照西楼。
凉室无外响,空桑七弦分。所弹非新声,俗耳安肯闻。月落未终曲,暗中泣湘君。如传我心苦,千里苍梧云。
丙夜清光些子见,儿童惊喜强雄夸。阑珊高兴应无几,恰似春残看落花。
眼如胡僧之碧,口如老庞之吸。子云要伴玄草,添丁勿翻墨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