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室望霓愿,千村车水歌。
民劳已至此,天意定如何。
朝听闻争米,宵传说借禾。
始焉因食饭,终矣事干戈。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诗词《六月十五日时闵雨甚矣三乎》是宋代赵蕃所作,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词句描绘了人们在困顿岁月中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未来的期望。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万室望霓愿,千村车水歌。
民劳已至此,天意定如何。
朝听闻争米,宵传说借禾。
始焉因食饭,终矣事干戈。
诗意:
这个六月十五的时刻,雨势非常猛烈。千家万户都期望着出现彩虹,千村万落都充满了车水马龙的热闹声。人民的辛劳已经达到了这种程度,他们开始思考上天的意志究竟如何安排。在白天听说人们争夺稻米,夜晚传闻有人借粮食。从此刻开始,人们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忍受艰辛,但终究还是无法避免战乱的发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凝练地表达了当时社会的困境和人们的心境。诗中的“万室望霓愿”表达了人们对于希望和美好生活的渴望,他们期待着出现彩虹,象征着幸福和和平。而“千村车水歌”则描绘了繁忙的场景,生活的喧嚣声从诗中流淌出来。接着,诗人写道“民劳已至此,天意定如何”,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于命运的无奈和对上天意志的思考。他们开始怀疑,不知道命运将如何安排他们的未来。
接下来的两句诗描绘了人们为了生存所进行的争夺和借贷。白天争米,夜晚借禾,这反映了人们为了填饱肚子而进行的激烈斗争和相互扶持的现象。最后两句诗“始焉因食饭,终矣事干戈”以悲凉的语气表达了人们不得不为了温饱而投入到战乱的残酷中,生活的苦难无法避免。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勾勒出了宋代社会的困境和人们的心态。它揭示了人们在动荡岁月中的挣扎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思考。这是一首真实而深刻的诗词作品,通过简明扼要的文字,传递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楚客写荆岑,秋云隔浦阴。人家连橘坞,水庙映枫林。乱后清游歇,愁边远色深。相看休向晚,怕有峡猿吟。
清秋三峡此中去,鸣鸟孤猿不可闻。一道水声多乱石,四时天色少晴云。日暮泛舟溪溆口,那堪夜永思氛氲。
客行忽到湘东驿。明朝真是潇湘客。晴碧万重云。几时逢故人。江南如塞北。别后书难得。先自雁来稀。那堪春半时。
櫩蛛巧经纲,林鸠拙营巢。孰知拙反胜,纲坏巢独牢。
去时盟约与心违,秋日离家春不归。应是维扬风景好,恣情欢笑到芳菲。
古人养老食而酳,后人既饱须啜茗。唐称阳羡顾渚茶,惠建之名犹未省。小团花{左革右夸}矞云龙,竞巧争妍动天听。要之造化生万物,甘苦酸盐适其性。古来水品多异同,茶品知谁真得正。芽新火活善调汤,种类虽殊俱隽永。坡翁立论亦颇当,一眨一褒何太猛。北苑固为天下最,未必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