鹖冠高挂九松巅,去结三茅香火缘。
相国向犹为道士,将门今又出神仙。
坐看红日生沧岛,吟寄青衣入洞天。
跨鹤归来云舍近,西风井邑只依然。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刘悦心入道三茅观》是宋代仇远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刘悦心的修道过程,表达了道家思想和追求神仙境界的主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鹖冠高挂九松巅为开场,形象描绘了主人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目标。去结三茅香火缘表达了刘悦心将追求道教的三茅观作为他修道的归宿,表明他立志成为一名道士。
接下来的两句“相国向犹为道士,将门今又出神仙”则强调了刘悦心的出身和家族的地位,即使是在如此高贵的社会地位下,他仍然选择了追求道教的修道境界。这种对道家思想的坚守和追求,展现了他对于超脱尘俗、追求神仙境界的渴望。
下文“坐看红日生沧岛,吟寄青衣入洞天”则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刘悦心修道的情景。红日生沧岛意味着刘悦心的修炼已达到了高深境界,他在洞天之中吟诵着青衣(指道士)的诗篇,表达了他对于修道境界的领悟和对神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跨鹤归来云舍近,西风井邑只依然”则描绘了刘悦心修道成功之后回到人世间的情景。他跨鹤归来,云舍(指修道者居住之处)近在眼前,而西风吹过的井邑(指村落)依然如故,表明他虽然修道成仙,但仍然保持着对尘世的情感和对人世间的关怀。
通过这首诗词,仇远以优美的语言和景物描写,展现了刘悦心追求道教修道的坚定信念和追求神仙境界的意愿。这首诗词传达了对于超脱尘俗、追求精神升华的向往,同时也显示了对人世间情感和关怀的不舍。
长檠当昼知无用,团扇经秋叹已陈。我独不才端有似,五年泽国又逢春。
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
雨近黄梅动浃旬,舟回顾渚斗茶新。问郎紫笋谁家焙,莫是前溪读曲人。
沓嶂宽围巴水通,登临眼界浩无穷。空蒙岚翠云烟外,明灭波光树影中。莫咏枫林伤极目,且依苹末挹雄风。中原十载人将尽,相见休嗟休转蓬。
亭兰风蕙,昨日山阴曲。又过五峰来,听华堂、管弦丝竹。今年风物,著意庆生朝,□鹤舞,黑猿吟,花下眠青鹿。九龄五福,盛事人皆祝。谁识种春翁,等浮云、飞蟊过目。上方渴士,忠节起闻孙,金坡近,玉堂深,莫羡春田绿。
昨暮与君上龙湫,天久不雨无湍流。啸呼拊掌唤不应,怅望颇亦令人愁。夜来雷鼓惊龙起,溪声已觉乱人耳。莫辞重访尊者居,坐看倒翻三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