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穿云月,青青出水荷。
文章工点?,忠义老研磨。
伟节何须怒,宽饶要少和。
吾衰此无用,寄与小东坡。
(远为人类予。
)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龙尾石砚寄犹子远》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皎皎穿云月,青青出水荷。
文章工点?,忠义老研磨。
伟节何须怒,宽饶要少和。
吾衰此无用,寄与小东坡。(远为人类予。)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砚台的形象,表达了诗人苏轼对友人犹子远的思念之情。诗中展现了月亮穿越云层的明亮与荷花从水中崭露的青翠。苏轼以砚台为比喻,将其与自己的文章才华相提并论,同时表达了忠诚和坚持的态度。他认为宽容与和谐比愤怒更重要,伟大的节操无需过于愤慨,而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最后,苏轼自谦地表示自己的才华已经衰退,将这首诗寄托给了他的好友犹子远。
赏析:
《龙尾石砚寄犹子远》以自然景物的描绘与人情之间的联想,表达了苏轼对友人的深情厚意。首句"皎皎穿云月,青青出水荷"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了月亮的明亮和荷花的青翠,形象生动。接着,苏轼将砚台比作自己的文章才华,以"文章工点?"来暗示自己的才华经过多年的磨砺和努力。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创作的自信和坚持。在下两句中,苏轼表达了自己对于宽容与和谐的看法,认为宽容比愤怒更为重要,伟大的节操无需过于激愤,而要以宽容为准则对待他人。最后一句表达了苏轼自谦的态度,他认为自己的才华已经衰退,将这首诗寄托给了他的好友犹子远。整首诗词以深情厚谊为主题,通过自然景物和比喻手法的运用,展现了苏轼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适安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月转东墙花影重,花迎月魄若为容。多情月照花间露,解语花摇月下风。云破月窥花好处,夜深花睡月明中。人生几度花和月?月色花香处处同。
过眼纷纷更问为,幽人生死况能齐。海桑恐碍日车辙,宸极劣为天磨脐。臧谷君方堕书蠹,研桑我亦笑醯鸡。晚知战胜轻千乘,悔厌晨盐与暮虀。
魍魉何曾见,头旋即下神。图他衫子段,诈道大王嗔。
夙夜宥密,不敢宁宴。五齐既陈,八音在县。粢盛以絜,房俎斯荐。惟德惟馨,尚兹克遍。
塔高铃自语,碑断苏成文。老树擎凉月,初荷卷湿云。萤飞临水见,犬吠隔篱闻。静对高僧坐,无眠到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