粹德山藏玉,高标木秀林。
三朝侍枫禁,列郡憩棠阴。
文翰家声在,规模国计深。
盖棺头正黑,空负济时心。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龙学许公挽诗二首》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哲理。
诗意:
这首诗以精美的自然景观为背景,以及对历史和时代的反思,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高山、茂密的林木,以及禁苑中的枫树和棠树,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与此同时,诗人也提到了自己在朝廷中的身份和责任,以及国家的大计和家族的声望。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内心矛盾和遗憾,认为自己虽然在时代中有所贡献,但与时代的沉重挑战相比,自己的努力似乎微不足道。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线索,通过描述山峰、林木和树荫,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生机勃勃。这种景观的描绘反映了中国传统诗歌中常见的山水意象,同时也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诗人通过提及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国家的重要事务,展现了他的家族声望和对国家大计的关心。这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家族观念。
然而,在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内心矛盾和遗憾之情。他感叹自己的努力似乎无法与时代的挑战相比,这种情感使诗歌更富有情感和思考的深度。这种内心的矛盾和遗憾也是许多文人士大夫在面对时代变迁和社会困境时常常产生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时代的思考,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哲理。它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壮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族声望和国家大计的关心。然而,诗人在最后表达了自己的内心矛盾和遗憾,认为自己的努力似乎微不足道。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描绘,引发读者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思考。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孤城度日宛如年,赖有吾人慰眼前。把酒论文方累月,扬鞭别我遽朝天。长才合赴风云会,新渥行沾雨露边。帝里故人如见问,为言衰悴愈皤然。
寂寂秋烟锁碧湾,往年此地有禅关。不神移入龙宫去,一夜风雷吼万山。
子元才望未专城,玉面醪敷且细倾。宠辱尽捐身外事,醺酣聊乐圣之清。分甘亦复怜吾老,饮湿终惭不自营。归去须君传此法,秫田百亩便平生。
十年鳌禁谪仙人。冰骨冷无尘。紫诏十行宽大,白麻三代温淳。天开寿域,人逢寿日,小小阳春。要见神姿难老,六峰多少松筠。
湾头登小艓。惯风生衣香,水湔裙褶。待到重门,纵教携玉腕,尚羞红颊。月姊窥侬,也劝饮深杯稠叠。织女机边,一线秋河,夜凉人涉。早是含情迎接。怕峡雨他山,易沾桃叶。第一相思,是床东袜刬,暗尘潜蹑。旧事凄凉,化梦里双飞蝴蝶。剩有轻绡十幅,曾围秀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