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夸金坞筑,岂料玉床摇。
国体真三代,江流旧六朝。
鞭投能几日,丽解不崇朝。
千古燕山恨,西风卷怒潮。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爲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爲宁海军节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着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迁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宁国府。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九年,起爲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终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着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爲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明初重加编次爲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爲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鲁港》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鲁港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方夸金坞筑,岂料玉床摇。
国体真三代,江流旧六朝。
鞭投能几日,丽解不崇朝。
千古燕山恨,西风卷怒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鲁港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历史的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了金坞和玉床,形容了鲁港的建筑壮丽。然而,作者却感到意外,因为这些壮丽的建筑却在动摇,暗示着国家的动荡和不稳定。
接着,诗中提到了国体真三代,指的是宋、辽、金三个朝代的真实国家形态。江流旧六朝则指的是历史上的六朝时期,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国家的兴衰和历史的更迭。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鞭投能几日,意味着国家的命运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变化。丽解不崇朝,表示美好的景色无法使人心旷神怡,暗示国家的困境。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燕山的恨意和西风卷怒潮的景象。燕山是指北方的山脉,代表了北方的敌对势力。西风卷怒潮则形象地描绘了国家的动荡和危机。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鲁港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思考。通过景物的对比和意象的运用,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历史的反思。
蜿蜒寒碧卷深清,一洒甘霖泽万生。此际莫惊蟠蛰好,近冬时节不妨晴。
苍生一一共胞胎,日夜无端心上来。半月骄阳四更雨,豳风夏校梦初回。
归念常如危柱弦,春来梦绕白云边。不知新雪添头上,但见繁星满目前。即事有诗聊记节,救时无策但祈年。二公语妙堪传远,严杜何因可共编。
骨相玲珑透八窗,花头倒挂紫荷香。绕身无数青罗扇,风不来时也不凉。
紫袍乌帽马蹄轻,晓浥秋山桂露清。慷慨剧谈当世事,艰难方见故人情。杏园旧宴魁麟笔,莲幕重开佐凤城。青琐玉堂殊有待,江淮何日可休兵。
久治乱所伏,国家失其防。初如决洪流,拱手遍四方。频年劳訏谟,欲补千百疮。子为京师客,忠愤何慨慷。濯冠捧书函,平明献朝堂。上言固大业,下言振颓纲。且为有万死,圣明察臣狂。臣言倘获施,立能致时康。宸居岂云远,遥指天中央。鸡鸣列仙仗,九门洞开张。谓宜只召见,拜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