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为太室游,卢岩在东麓。
直上登封坛,上夜茧生足。
径归不复往,峦壑空在目。
安知有十志,舒卷不盈幅。
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
方为世外人,行止何须录。
百年入箧笥,犬马同一束。
嗟予缚世累,归来自茅屋。
江千百亩田,清泉映修竹。
尚将逃姓名,岂复上图轴。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卢鸿草堂图》是苏辙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他游历过的地方和回归自然的心情。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昔为太室游,卢岩在东麓。
曾经游历过太室,卢岩位于东麓。
直上登封坛,上夜茧生足。
直直地登上登封坛,夜晚茧生足。
径归不复往,峦壑空在目。
径路返回不再前往,山峦和峡谷空空在目。
安知有十志,舒卷不盈幅。
谁知道有十种志向,展开的卷轴不尽。
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
一处有一个卢生(指自己),穿着皮裘,在高大的树荫下。
方为世外人,行止何须录。
才是真正的隐士,行为举止又何必被记录。
百年入箧笥,犬马同一束。
百年的时光装入箧笥,犬马的束缚相伴。
嗟予缚世累,归来自茅屋。
唉,我被世俗所累,回归自己茅屋的生活。
江千百亩田,清泉映修竹。
江河上有千百亩的田地,清泉映照着修竹。
尚将逃姓名,岂复上图轴。
依然要逃避名利,又怎会再上图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苏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表达了对世俗繁杂的厌倦和对归隐自然的向往。诗人在游历过太室之后,回到东麓的卢岩,并登上登封坛,感叹着自己的行程不再向前,眼前的山峦和峡谷只是空空如也。诗中的“卢生”指的是诗人自己,他身着皮裘,坐在高大的树荫下,成为真正的隐士,不再受到世俗的约束和记录。诗人回忆起百年的时光,将其装入箧笥,意味着他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但同时也有着束缚。他感慨自己被世俗所累,渴望回归到简朴的茅屋生活。诗中描绘了江河边的田地和清泉映照着修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渴望。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逃避,表示他不再追求名利,也不再愿意上书画图轴。
整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世俗繁华的厌倦和对归隐自然的向往,表现了他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追求,体现了隐逸主义的思想。诗中的景物描写简洁而生动,意境清幽,给人以宁静和恬淡的感受。
袅袅鸣仙佩,盈盈出洞房。盘云高髻子,叠雪绣罗裳。倚柱调鹦鹉,吹箫引凤凰。烟花春日暮,沉醉紫霞觞。
花柳村村奈老何,一春门巷断经过。无绳可系西沈日,有水皆随东逝波。妄想已空骑鹤梦,劳生亦厌饭牛歌。正须秉烛游清夜,转眼兰亭旧永和。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螟。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末法无知老比丘,虚空寻缝陆行舟。寒岩可谓心肠毒,写出令人骂不休。
山环湖水水环山,短艇白鸥窗几间。野外更将供给到,饱参著得十僧闲。
栖迟九月锦水行,独过草堂西出城。村树苒苒秋照白,水花漪漪江水明。溪边三重结茅屋,松萝翳羽晚雨清。往来沽酒且有客,胡为奔走不地停。四海纷然霾噎多,我忧岂但白马盟。藜藿未足饱我腹,况又一顷供耕耘。只今骑驴望八极,终日飘飘浪如许。可堪颜色太癯生,忧愁尽如篇章苦。